2016年02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赵品贤 本报通讯员 陆仕臣/摄影报道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每年春节前,青箱的男女老少都会齐上阵制作红薯粉。  

  在瓷缸里将红薯磨成“豆腐渣”的模样。 

  把渣过滤掉,就可以开始做成粉条了。  

  村里房前屋后挂满红薯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红薯磨成粉后,要数个壮劳力合力搅拌均匀。 

  又到一年春节临近,正当大家在准备年货时,灌阳县新街镇青箱村也忙碌不停。青箱村的纯手工红薯粉可谓远近闻名,全村人做红薯粉的盛景,也堪称一道美丽“风景”。

  青箱村距灌阳县城约10公里,坐落在灌阳人的母亲河灌江旁。近日,记者刚踏进青箱村,就见屋前屋顶,道路两边,都晒着红薯粉,远看近观,都有一种美感。而在家中,村民们也在生火打红薯粉,一片忙碌。

  青箱村建村600余年,一直有着种红薯,做红薯粉的历史。今年82岁的村民王元密介绍说,明朝洪武初年,他们的祖先从江苏迁到此地定居,在后来的生存发展中,逐渐学会了以种红薯谋生,且有祖先学会了加工红薯粉的技艺,代代相传至今。

  “手工制作的红薯粉,一定要选优质的红薯。”谈到方法,王元密介绍说,先拿红薯在一个瓷缸里磨成浆,并过滤成淀粉晒干,再用开水搅拌,拍打,后用一个漏勺将其均匀的漏至开水中,冷却取出便成红薯粉。

  看上去似乎比较简单,但每一个环节都有诸多的讲究。王元密说,在搅拌淀粉时,用力要平均,犹如合面粉。在用打勺打粉至开水锅中时,力道更有学问,“力气不宜过大,也不能太少。”受力均匀的粉团,会从勺底的圆孔挤出的一根根粉条,落入开水锅中。煮一定时间后,再经冷水冷却,最后就被挂起来晾晒,才成红薯粉。

  而这些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也正受到“科技”的冲击。村民们都说,如今很多人为了追求方便快捷,都采用机械制作红薯粉,而且有的甚至为了利益,在红薯粉中加拌一些其他作料,导致原本可口的红薯粉变了味。

  在青箱村,手工制作红薯粉一直在延续,而这项坚持数百年的技艺,已成了村民的致富路。据村民介绍,青箱村里共有600多户村民,约2000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红薯粉,每年生产红薯粉百万斤,远销全国各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