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 来源:当代生活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追问

  为啥调查放在节后?

  在调查问卷的反馈建议中,不少网民跳出了对问卷的回答,纷纷提出质疑。网民追问,这种调查放在节后有何意义徒增大家对长假的不满和吐槽。在网民眼中,一份调查问卷远远不如长假的种种“乱象”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新华网网民“小智囊”直言,假日办是一个为民休息而专门设置的部门,能不要这么折腾行吗希望国家不要靠休假制度来安排大家的探亲、旅行等出行时间,假日办要做的不应是一个调查问卷,而是设计一种制度,让每个公民都能去选择出行时间,让每个人从自身的实际,出行是否方便、是否拥堵等等各个方面考虑,做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网民认为,如果在节前能组织一个调查,看看去哪里玩的人多,希望选择什么方式出行,在公路、景区、接待场所做好充分准备,也许不会出现如此混乱的“黄金粥”。

  一些专家认为,假日办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展开调查,征求公众意见,形式是好的,但是只讨论假期如何安排,实在是众口难调。如果不能广泛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政府对于放假的安排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东拼西凑出一个假期。 (据新华社)

  挑刺

  应明确提问“要不要增加黄金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由于今年小长假挪假、调休非常频繁,刻意搭桥造成混乱,再加上长假的短缺,导致“十一”黄金周爆棚,使舆论对今年的假日安排极端不满意,负面情绪非常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假日办在长假三天后,就推出这样一项调查,本身是对民意的一种善意、积极的回应,让民众既可以有直接的渠道宣泄情绪,反映自己的想法,也为下一步的假日调整,做一个参考依据。但此次调查在问卷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憾。这次征求意见的重心在要不要调休上,实际是现象掩盖了本质。

  尤其是“调借周末形成的7天长假应不应该保留”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因为春节一直都是3天假,然后通过双休日的调休形成7天长假,几十年来大家并没有对此有意见。在“五一”黄金周还在的2008年以前,三个黄金周都是靠调休形成,公众也普遍反映良好。而之后通过调休挪假的方式形成一个3天小长假和2天的周末相比差别并不是很大,实在有些添乱。

  目前,问题的根本在于长假的短缺。缓解的办法是增加长假的供给,也就是落实带薪休假和增加黄金周。问卷中应当明确提出“要不要增加黄金周”,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