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董文锋 陈贻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6月12日,600辆装备有玉柴动力YC6MK系列发动机的安凯A9高端客车,运往千里之外的中东国家。地处热带沙漠,用车环境恶劣,向来严苛的沙特阿拉伯消费者却对玉柴情有独钟,玉柴发动机牢牢占据当地六成市场。

  11天后,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广西东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从北部湾出发,“玉林制造”可抵达全球大多数海港。

  “走出去,天地更广阔!”打造向海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玉林一方面有需求、有产业基础、有巨大潜力,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拓宽通道。

  对玉林来说,“海”曾经是一个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字眼。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陆上重要通道之一,在行政区划上离海最近处不过几公里的玉林,近海却不沿海,面对新世纪新机遇,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只能望洋兴叹。由于货运时间长、成本高等因素,大量“玉林制造”不走广西港,而是选择公路远赴广东等地出海。

  然而,从家门口出海,一直是玉林人的梦想。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玉林人不轻言放弃,始终探出身子朝着海的方向努力够取。

  2006年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作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玉林开始大力实施“东靠南下、通江达海”开放战略。但受制于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现代物流发展不充分,铁港联运和发展临海产业先天不足,玉林向海开放发展的格局未能完全成形。

  常言道: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座志存高远的城市,总是善于酝酿自身的每一次历史性嬗变。

  2017年4月,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北部湾经济区龙港新区,把玉林市博白县龙潭镇和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及山口镇的部分区域紧紧绑在一起。新区采取“一区两园”建设模式,包括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玉林龙潭产业园,旨在打造北部湾新增长极和“双核驱动”新平台。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共同努力下,从7月1日起,广西降低沿海铁路货运综合运价,总运量90%以上的货物运费将有不同程度下降,对大力发展北部湾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系列重大突破,宣告玉林变近海为“沿海”的历史真正到来。

  “现如今,玉林要在‘一带一路’版图上扬帆寻梦。”面向无垠大海,前瞻时代潮流,新市委班子审时度势提出:打破内陆思维,以向海发展意识谋划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由内陆开放型向临海开放型转变、由腹地经济向临海经济转变、由内陆城市向临海城市转变,形成向海开放发展新格局。

  在玉林市市长苏海棠看来,加快龙潭产业园区建设是玉林市发展向海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好机遇、最好平台。

  仲夏时节,记者漫步在龙潭产业园,只见一片片丘陵变为平地,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目前,龙潭产业园签约进驻企业已有36家、总投资250亿元,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两大产业齐头并驱的格局。“龙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已通过考核验收,成为国内第一个口岸调往内地转检的再生资源园区。”龙潭产业园工委书记黄维告诉记者。

  龙港新区的临海优势,大大缩短了海运和陆运距离,给企业节约了可观的物流成本。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中了龙潭产业园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主动将产业转移至此。玉林也以“产港城”一体化推进龙港新区龙潭产业园建设,着力扶持壮大中金、银亿等重点企业,培育壮大新材料、再生资源、临港产业三大产业,力争用3至5年时间形成500亿元级新材料产业、200亿元级再生资源产业。

  向海之路,路通四海。港口是向海经济的“发动机”,没有完备的港口功能就难以带动向海经济发展。为打造通江达海、陆海联动的南向大通道,玉林陆、海、空“三管齐下”,继续推进“修机场、建码头、建高铁”三件大事。依托铁山东港码头,“一港一路一航道”项目正在全面建设,明年年底就可实现通航,以此打通出海口。

  通江达海,意味着更大的格局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我们坚持以海带陆、以陆兴海全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融入‘一带一路’的深厚产业腹地。”玉林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党万坚表示,当前玉林正加快先进装备制造城建设,推动玉柴“二次创业”,建设国家“一带一路”现代化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打造“千亿玉柴”。与此同时,大力推动陶瓷、医药食品、服装皮革等优势产能“走出去”,拓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金匀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