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西连绵的群山中,一座座百米高的输电铁塔如巨人般矗立,银线交织成网,守护着西电东送的能源动脉。在近百米的高空电场中,有一个身影25年如一日穿梭其间,用精准的操作、执着的创新,书写着电网人的工匠传奇——他就是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线路五班班长、首席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唐勇,一位从中专财政专业跨界成长的大国工匠。

唐勇指导学员低空作业。庞春妮 摄
一线深耕:带电作业现场的传承者
11月20日上午,南方电网500kV输电带电作业技能培训基地内,阳光洒在高耸的铁塔上,唐勇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熟悉的作业现场。他首先来到低空作业区域,耐心指导学员开展绝缘子更换实操训练,从工具握持角度到动作规范细节,逐一纠正学员的操作偏差。
“每一位进入南方电网输电高空作业岗位的职员,必须经过低空作业培训,”唐勇一边示范一边强调,“作为劳模工匠,我除了教会他们操作方法,还要传授遇到紧急情况的解决办法。” 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安全的敬畏和对传承的担当。
谈及培养人才的秘诀,他坦言:“必须要热爱这个职业,如果没有热爱,不感兴趣,是做不好的。” 这份对职业的赤诚,正是他匠心传承的核心密码。

唐勇进行高空走线检查。庞春妮 摄
随后,他系好安全带,熟练攀爬至铁塔中段,开展高空走线检查,每一步都沉稳有力——这份高空作业的底气,源自他对体能的极致打磨,“高空作业是体力活,为了保证作业安全,我每天坚持1小时跑10公里”,用自律与坚守诠释着工匠的初心。

唐勇正在高空作业。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 供图
跨界攀登:从“门外汉”到高空守护者
1999年,中专财政专业毕业的唐勇,意外踏入了输电线路运维行业。当第一次系上安全带面对50多米高的铁塔时,这位“门外汉”手心冒汗,脚下仅手指粗细的脚钉仿佛随时会断裂。风一吹,铁塔在白云映衬下晃动的错觉,让他僵在半空双腿发颤。“踩稳脚钉,眼睛看前方,别往下看”,师傅甘朝阳的吼声如警钟在耳畔回响。深吸一口气,唐勇攥紧冰凉的铁塔横担,一步一挪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高空攀登,也开启了他扎根一线的初心之旅。
“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行”,这句在心底许下的誓言,成为唐勇前行的动力。带电作业是线路工中最具挑战性的工种,气象条件、防护用具、安全距离等任何一个微小差错,都可能酿成致命危险。为练就过硬本领,他把训练场当成战场。夏日百色的铁塔温度超40℃,汗水浸透工装结成盐渍,他仍反复练习绝缘子更换操作上百次,精准把控每一个动作的力度与节奏。一次练习中安全带扣环意外滑脱,惊出一身冷汗的他检查好装备后,反而更执着地琢磨动作优化,这份对安全与技能的极致追求,让他在2008年广西500kV职工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从1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团体、个人双第一,还创下“8分43秒最快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的纪录,总结出“丝杆的黄金长度=绝缘子结构高度×3+1”的实战公式。

唐勇介绍其设计改良的高空作业工具。庞春妮 摄
创新破局:填补空白的高空攻坚者
“带电作业每小时至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这组数据让唐勇深知肩上的责任。2008年,南方电网500千伏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投运,因塔窗间隙过小,人员无法直接进出电位作业,成为行业难题。唐勇带着团队钻进杆塔图纸堆,近半年里反复推演,将难题比作“家具难入屋”:“就像超大家具无法从门窗搬进,要么找新入口,要么优化家具却不减功能”。最终,他们创新研发出绞磨吊篮导轨远方进出等电位方法及装置,成功实现带电更换绝缘子串,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
2018年2月,±800kV西电东送主动脉某线路出现地线断股,断股点距杆塔超700米,跨越深沟的大档距让常规抢修方法完全失效。危急时刻,唐勇主动请缨,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将控制人员部署在导线上,用50米控制绳解决负重难题;创新制作双滑轮不定向滑车改变力的方向,两天两夜加急加工的专用滑车,让作业人员成功跨越700米障碍完成补强。这项网内首次超远距离地线补强作业,不仅化解了危机,更诞生了发明专利,相关技术还荣获全国电力行业职工创新二等奖。

唐勇设计改良的高空作业工具。庞春妮 摄
25年来,唐勇累计开展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带电作业700余次,创造经济价值超4亿元。他带领团队斩获国家专利45项(发明专利10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从“体力型工人”蜕变为“技术技能型专家”,用创新破解一个又一个行业痛点。

唐勇向徒弟们分享高空作业经验。庞春妮 摄
匠心传承:产改沃土上的技能播火者
“唐勇的优秀,是检修时‘踏得实’,带电作业时‘守得细’,竞赛时‘拼得狠’,创新时‘传得真’”,师傅甘朝阳的评价,道出了这位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核。在带电作业中,他对精度的死磕近乎苛刻:一次更换绝缘子时,卡具差几毫米没卡紧,面对“凑合能用”的提议,他坚持重新调整至严丝合缝,“带电作业没差不多,差一点就是对生命和电网安全的不负责”。
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铺开后,百色局构建“管理+技术+技能”职业发展三通道,实施“新八级工”制度,让技术工人凭本事“涨身价”。在产改沃土上,唐勇的创新价值得到充分彰显,也让他更坚定了传帮带的决心。他牵头的工作室累计输出35名高技能人才,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工匠等一批骨干力量。为提升作业效率,他改良出“六分裂联板卡”,让作业效率提升80%;面对“不怕别人超过你”的疑问,他坦然一笑:“输电线路要靠兄弟们一起奋斗,手艺传下去,线路才更稳”。
从广西竞赛夺冠到南方五省区带电作业竞赛10连冠,从一线技师到清华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学员,再到自治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唐勇的成长轨迹,正是产业工人改革成效的生动缩影。在清华培训期间,跨学科思维碰撞让他破解一线难题的思路更开阔,也让他深刻体会到“竞赛不是终点,而是撕开能力天花板的锤头”。
徒弟马俭的成长,更是唐勇匠心传承的生动注脚。“师父的帮助是全方位的”,马俭坦言,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年备赛时唐勇教他的“知识树”记忆法,至今仍让他受益无穷。而影响最深远的,是从选手到教练的角色转变中,唐勇超越技能本身的精神传承与格局引领。“我后来获得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西劳动模范、百色工匠等荣誉,每一份申报材料都经过师父陪我字斟句酌、反复打磨”。如今,接过传承接力棒的马俭,正将唐勇烙印在他身上的严谨、执着与担当,镌刻进新一代电网人的心田,让这份匠心薪火相传。

唐勇进行高空带电作业。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 供图
初心如磐:铁塔上的工匠担当
回溯25年高空坚守的职业历程,唐勇的思绪翻涌间,眼眶渐湿,谈及动情处声音几度哽咽,那份沉淀在岁月里的执着与感动,在这一刻愈发真切滚烫。“从行业小白到大国工匠,师傅的悉心引领始终铭记于心,比赛失利的深夜感悟犹在耳畔,徒弟们那声满含敬意的‘师傅’更让我倍感肩头责任。”他动情坦言,“人生没有白爬的塔,每一道伤痕都是成长的勋章,每一次攀登都在靠近理想的光芒。如今收获‘大国工匠’等荣誉,由衷感谢组织搭建的优质平台,让我得以在输电一线逐梦成长。”
这份成长,离不开各级组织的悉心浇灌。唐勇满怀赤诚,向自治区总工会及各级工会领导的关怀培养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展望未来,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坚信,只要每一位产业工人都能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能,就一定能为广西产业工人队伍升级、新能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
如今,已成为大国工匠的唐勇,依然扎根输电一线。他深知,每一次高空作业,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责任的践行;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在西电东送的能源动脉上,这位高空工匠正带着他的团队,继续攀登新的技术高峰,用匠心守护万家灯火,为广西产业升级、新能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庞春妮)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十年砺剑铸匠心 大国工匠陈仁桂:以铝液为墨 绘就航天强国梦
2025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的“大国工匠”名单中,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陈仁桂的名字格外醒目。这位扎根熔铸一线十二年的产业工人,用700℃铝液淬炼初心,以千次试验突破技术难关,4次打破世界纪录,让“广西制造”的高端铝合金材料撑起中国 【详细】
以“三现”育匠人 以创新强“重器”——大国工匠庞淇文的核心零部件攻坚路
11月13日上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传动件齿轮工厂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螺旋齿轮自动化生产单元的机械臂精准完成工件上料、转运等一系列操作,加工设备与机器人协同作业,一派高效智能的生产景象。 【详细】
大国工匠池昭就:三十年磨一剑,毫厘精度铸就广西制造硬核力量
“0.005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15,这是我们模具制造的‘精度底线’。”11月12日上午,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玉柴快速制造基地,刚刚荣膺“大国工匠”称号的池昭就,身着蓝色工装,指尖轻抚一块发动机模具,手中锉刀在金属表面精准游走,演示着独创的 【详细】
匠心筑梦耀八桂!2025年大国工匠(广西)集体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11月11日,由自治区总工会主办,广西工人报社承办的2025年大国工匠(广西)集体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央、自治区和相关市级近20家媒体记者,先后深入玉林、柳州、南宁、百色等地,走进企业生产一线,挖掘我区4名新晋大国工匠的闪光故事,彰显产业工人奋斗之美。 【详细】
广西再添4名“大国工匠” 总数达5人彰显技能实力
9月23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启幕。大会正式发布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全国共200人入选,其中广西有4人新晋上榜。截至目前,广西“大国工匠”总数已达5人,展现出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