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歌劲舞颂“盘王”。
2 “盘王”祈愿送祝福。
3 走过村寨报平安。
4 新春赐福风雨顺。
5 山涧流水映童趣。
6 春到六巷人添寿。
7 谈笑风生话来年。
8 木叶声声祈丰年。
“做盘王”是瑶人为了纪念祖先盘瓠的丰功伟绩而举行的盛大传统节庆活动,俗称“还盘王愿”,又称“跳盘王”。瑶族同胞通过“做盘王”活动来祈祷村寨人丁安乐,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做盘王”活动已于2011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是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盘志强。
2月14日至15日,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上古陈屯举行“做盘王”活动。14日当天,全村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盘王庙前唱盘王歌、跳黄泥鼓舞、宰猪、杀鸡,以此祭祀盘王。
上古陈屯位于当地有名的五指山下,屯前溪流潺潺,溪水清澈见底,屯后是莽莽群山,参天古树随处可见,记者就是在这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中,见到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做盘王”的代表性传承人盘志强。
盘志强自幼受父亲影响,爱上跳瑶族黄泥鼓舞,不仅舞技娴熟,还学会了黄泥鼓的制作技术。1964年,他师从本屯师公盘日新,掌握了一整套“做盘王”的程序,37岁终于成为了当地“做盘王”仪式的第九代传人。盘志强之前,仪式都是经过口口相传,并没有用文字记载,为了便于继承,他将师傅口头传授的瑶语唱词《盘王歌》等经文用同音汉字记录整理为手抄本,并热心传授弟子,培养继承人。
盘志强告诉记者,没有经过“度戒”的人,不能主持“做盘王”仪式。他先后培养了20多名弟子,却大多没有经过“度戒”,如今,在上古陈屯一带,只有他和另外两名师公可以共同主持仪式了。
“做盘王”整个过程是极其繁琐而神圣的,师公在主持祭祀仪式时,不仅要唱《盘王歌》,还要跳黄泥鼓舞,黄泥鼓舞是根据瑶族先民耕种、狩猎、杀敌的动作演变而来的,威武、雄壮,节奏很快,如今已年逾七旬的盘志强再不复当年的舞姿,他希望能培养些年轻人,让这项瑶族“瑰宝”的传承能够延续下去,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走得更高、更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象州白石村:让古老文化在美丽中传承
“文化广场、综合楼和文艺舞台刚刚建好,通村水泥路正在扩建,我们村越来越亮丽了。”这是村民常挂嘴边的话。 【详细】
传承书法,润泽玉林特色岭南文化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艺术特色。有人说:“书法即人生,人生即书法。”此话不谬。的确,书法不只是人们生活之余的闲情雅趣,更有平凡生活的锦上添花;置身其中,有种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力量充斥心房,练习书法能够使人细心、静 【详细】
贤维:蒙山山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蒙山山歌是蒙山传统的特色文化之一,但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和新文化娱乐的普及以及山歌队伍“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蒙山山歌濒临着失传的境地。笔者结合蒙山实际,就如何保护传承和开发蒙山山 【详细】
让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结伴而行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出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中,更道出了众多人的期盼。新型城镇化在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方面究竟怎么走?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详细】
田东传承壮族唐皇文化
11月18日,“我们的节日·中国壮族唐皇文化节”在田东县林逢镇举办。农产品展示、“十全食美”美食制作展示及品味、“十拿九准”土特农产品估算、“十变五化”手工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两万多人观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