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出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中,更道出了众多人的期盼。新型城镇化在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方面究竟怎么走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多些自然风光,少些水泥森林
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突飞猛进,但许多地方砍树、填湖、盖楼,到处是刺眼的钢筋水泥“森林”,绿色等自然风光难觅。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日前在谈到新型城镇化时表示,生态文明关系到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点。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雾霾、江河土壤污染、生态灾害等都是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快速城镇化导致房地产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大规模新城建设,加上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工作的缺陷等造成大量自然山水、乡村田园被蚕食。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城市建设“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说,这是几十年来中央文件第一次对城镇建设提出如此具体的描述性要求,是决策者对城镇建设乃至生态文明认识上的一次深化。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要把城市的空间形态照抄照搬到农村,而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发挥城市和乡村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赢互补。
传承文化,留住乡愁
在广袤的农村,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也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无影无踪。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萧放说:“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历史文化遗产,在今 天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损失。”为传承文化,他建议“建立古村镇旅游景区,发展田园型生态小镇”,因地制宜,保护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同时,给乡土社会文化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尽可能地预留或开辟生存空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城镇建设中建立乡土文化博物馆、生活传统体验基地。
他说,新型城镇应引入地方文化传统样式,让乡土文化在城镇找到新的生存发展的土壤。在乡民情感有了新的寄托与附着物之后,人们自然会缓解因为乡愁所引发的精神困境。
以洋地名为时尚不可取
“加州水岸”“普罗旺斯”“曼哈顿”“罗马湖”……在国内一些城市,冠以这些洋名的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对此,萧放表示,如果有些都市地名愿意有点洋味,满足一些人好奇心理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不问城市大小与社区环境,以洋名为时尚,那就有东施效颦之嫌。他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古老有意味的地名应保留,或者可以将其迁移附着到新的地标之上,实现新旧的融合。 (据新华社电)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都安县:从有土安置向无土安置跨越 以扶贫生态移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辖19 个乡镇248个村民(社区)委员会,总人口70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人口大多零散居住于境内7000多个大小“弄场”里。20 世纪60 年代,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计谋,都 【详细】
[桂平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构建桂东南区域发展次中心城市
当天边露出一线晨曦的时候,一群爱好登山晨练的市民已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清幽的山道,快步登上了西山山顶。他们畅快地呼吸着山上清新的空气,在西山顶峰上放眼东望,只见一座城市渐从黎明中醒来,她名字叫桂平。披着初升的太阳那温和而迷人的光芒,美丽的桂平城又开始 【详细】
[灵山县]小县城大战略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
近年来,灵山县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以重点乡镇为骨干、以小城镇和新农村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县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获评全国重点镇和广西园林城市,连续5届荣获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县城类特等奖,城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常住人 【详细】
广西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探新路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中国“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正处在发展的重要关口,粗放扩张的老路已走不通,必须探索一条新路。”这是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心声。 【详细】
河池:打造特色城镇化品牌 生态文明城乡轮廓初现
为推动河池新型城镇化健康、跨越式发展,2012年我市实施“五大工程”,把城乡新貌新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强力推进,河池城镇化水平由2012年的30.36%提高到2013年的31.99%,城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宜居宜游生态文明之城的轮廓正初步显现。2014年,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