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虎啸凯歌一曲;兔奔喜报九州。春自寒梅报起;年从玉兔迎来。虎去犹留猛劲;兔来更显捷才。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这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客岁腊容随日换,新年春色逐风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中国人在过春节的时候有许多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延续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过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每人还要穿新衣服。一家人在过春节的时候团聚一起,显示出浓浓的亲情。因为春节又叫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三十开始的,农历腊月三十也叫除夕,预示着过去的一年将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而除夕之夜的十二点是旧的一年与新的一年的交接点,吃饺子有表示新旧之年交替的意思。
山中虎啸昌新运;月里兔欢启宏图。门户临风迎春入;高楼触月接兔归。春节的习俗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贴春联、燃放爆竹、拜年和年夜饭。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燃放爆竹,即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月里嫦娥舒袖舞;人间玉兔报春来。月中玉兔下凡界;陌上金鸡报晓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辞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即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
玉兔月中勤捣药;金牛地上恪耕田。玉兔呈祥家家乐;金龙兆瑞步步高。春节的食俗也太丰富了。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许多地区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
送金虎,硕果丰收千里艳;迎玉兔,宏图再展万年青。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团圆夜的高潮是年夜饭。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和我年纪相仿的,在儿时的记忆里,只要季节的脚步一跨进腊月门槛,古老而新鲜的年味就日渐浓烈起来。孩子们总以过年为乐事,老早就掰着指头算计开来,巴望着春节早些到来。因为平时在吃、穿方面的奢望,春节里也会得到一次小小的满足。
四序开新律,三阳应庆生。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春节是一种凝聚,凝聚着祥和安泰,凝聚着欢乐喜庆。我们生活的时代,打打电话上上网,就能和亲朋好友直接的联系上。这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不幸。通讯节省了时间,有事没事聊一聊,也会使感情有所升华,但这种不用见面就能对话的便捷方式,把人们的感情变得有些形式化了。人与人之间总喜欢带着面具做人做事,少了一份真实,多了一份虚幻!很多人觉得活的很累,但又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这也是现实中的一种无奈。人人渴望真挚的感情,但自己最不愿付出的,却往往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每逢佳节倍思亲”,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爱人和孩子常回家看看。我何尝不想常回家看看,可是父亲不在了,心里总会有种难以名状的惆怅,即使回到老家,心里也会空荡荡的少份寄托和踏实感!也有人觉得,现在是越来越不愿意过年了,是怕自己又年长了一岁,还是害怕孩子长的太快,给心里造成了恐惧感?总之心里就是害怕!尽管如此,春节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细想起来,春节并非光阴流逝所带来的一种必然,而是人们本身的一种需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难免会让人生厌,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劳作免不了让人生出一种不堪重负的疲惫,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来充实一下生活,找一个理由来松驰一下神经,让热热闹闹的气氛给平淡的生活营造一份别样的滋味和美丽,岂不很好么?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春节是一汪净化灵魂的清泉。那四处绽放的礼花和急促欢欣的鼓点,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平时深陷在世俗纷扰中难以脱身的人们,在流光溢彩的年节里都露出了孩子一般纯真的笑脸。春节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只有过民族的节日才更有意义,因为我们民族的节日里包含着丰富的五千年古老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在欢度春节的时候,也懂得许多本民族风俗习惯。作为中国人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一无所知,将是一种非常遗憾的事情。物换星移,不会为我们停留,而在生命的际遇中亲情的珍贵,将永藏于心中。美国最负有盛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说:“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也是一样的,它也应该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使这个节日更加地引起人们对春节的兴起。
虎慢归山,因贪人间好春色;兔急下界,为览世上新画图。喜今朝,玉兔欢跃九州生色;望明岁,金龙奋起万里腾飞。是的,生命犹如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在顺势而行的前进中有痛苦亦有快乐,有彰显的乐章,但也避免不了低鄙的卑劣.走对了昂首高歌,走错了何须泣啜?新年,掸去了飞雪的扬花,满心的惬意告诉我们,所有的期待与希望,一切的向往与憧憬正向着我们走近,向着春天融合。春节到了,在辞旧迎新的更替中,我们的生命之舟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港湾。醉卧在年节的怀里,让我们尽情地欢歌尽兴地享乐吧。短暂的栖息之后,必定是又一次艰辛而又辉煌壮丽的扬帆。
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昼。万事如意展宏图,心想事成兴伟业。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成功喜悦着相逢。让生活如歌,让日子鲜活与萌动,让我们一点点的把它织成斑斓如画。
(陈敢书 陈敏堂 陈显堂 陈玉堂 陈忠堂 陈学军 陈产堂 陈守堂 陈怀堂 陈明堂 陈新堂 陈拔堂 陈社堂 陈瑞堂 陈军堂 陈会堂 陈义堂 陈权堂 陈玉敏 陈久堂 陈主堂 陈莹峰 陈满堂 陈启堂 陈观堂 陈法堂 陈 龙 陈庆堂 陈府堂 陈部堂 陈富堂)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金风送爽,中秋月圆。“中秋”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三个月分别命为孟、仲、季。又因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旬,故称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 【详细】
月圆人圆梦圆财源事圆心圆意圆
中秋是一年秋季的中期,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叫“月夕”,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详细】
时序至中元 明月挂中天
中元节即鬼节,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详细】
神奇银河 大爱“七七”
有人说,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也难怪有“情人”这个粉红色的词句,美丽而娇嫩,浪漫而又温情,让心灵震撼,让众生倾倒,为之双喜为之忧。每年的2月14日,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欧美各国喜爱传统的情人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