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4日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命河是巴马长寿之乡的标志。酷似一个巨型草书体“命”字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上。梁绍恩摄  

  青山石桥老人家。图 腾摄(人民视觉)  

  110岁的巴马长寿老人黄妈干。梁绍恩摄

  神奇与离奇

  癌症病人的救命稻草?

  村头,大树下。

  一群八九十岁的阿婆,聊着家长里短,有说有笑。近晌午,一阿婆背起背篓要回家。

  “再聊会呗这么着急,回去干吗”

  “晌午了,回去做饭。迟了,怕婆婆骂。”

  “嗨,你这婆婆!我们婆婆都是做好叫我们的咧。”

  在外地招商推介,广西的领导有时用类似的巴马段子开场,赢得台下一片会心一笑。

  偏居广西一隅,却能享誉全球。巴马,靠的是长寿传奇。继桂林、北海后,巴马正成为广西一张“新名片”。

  “俗话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可在巴马,人活百岁,却像风吹树响般,寻常自然。”巴马长寿养生科学研究院副秘书长何福高说。

  “1953年,全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巴马4个村竟有百岁寿者10余位,更有年逾九旬长者近百位。这一超乎寻常的数据,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何福高介绍,上世纪60年代始,陆续有国内外科学家前来研究巴马长寿现象。

  而真正让巴马声名远播的,是1991年国际自然医学会第十三次年会,巴马被宣布为继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以巴马为研究基地,国际自然医学会发表的报告和论文达数百万字。

  至2014年底,巴马总人口29.21万,共有94名百岁老人健在。据介绍,巴马超八成的百岁老人一辈子都没进过医院。在甲篆镇平安村巴盘屯,记者见到了110岁的黄妈干阿婆。老人面色红润,思维清晰,全无老态。

  曾多次到巴马考察的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盛赞:“巴马是上苍遗落人间的一块净土”。

  为巴马神奇着迷的,不只有学者、媒体。

  端坐石凳,63岁的王林石,紧闭双目,呼吸吐纳。在他周边,有人站着扎马,有人坐着养神,还有人摊开躺在地上。无一例外,都全神贯注。

  别奇怪,他们正在洞里“吸氧”“磁疗”。这里就是名声在外的百魔洞。

  作为巴马著名的4A级景区,百魔洞拥有壮观的喀斯特溶洞景观。相比洞内奇观胜景,王林石们更在意的是,洞里的地磁指数、小分子团水和负氧离子含量。

  “以前,住院都要挂氧气;现在,进洞就在吸氧。”刚到3天,来自江西的王林石对这里的神奇,深信不疑。

  在王林石洞内磁疗之时,来自广州的曹阿姨,正与老伴在洞口的盘阳河旁取水。一旁,有人把刚刚舀起的泉水一饮而尽。“这水经过磁场过滤,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小分子团水,喝了对身体好。”曹阿姨矿泉水瓶、可乐瓶、酒桶齐上阵,七八大罐水把小拉车装得满满当当。

  曹阿姨们深信:盘阳河的水,自深山而来,经过“五入地下”又“五出青山”的撞击,成为小分子团水,富含锰、锌、硒等微量元素,pH值偏碱性,多喝大有裨益。在往百魔洞的路上,手提空瓶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曹阿姨今年78岁,有神经衰弱的毛病,经常失眠。5年前,她和83岁的老伴一同来到巴马,发现在这边一觉可以睡到自然醒,身体也更轻盈了。而老伴原本患有糖尿病,来这住了一段时间后,血糖也降到正常。“更神奇的是,一个医院都不肯收、中风得一塌糊涂的人,在巴马住了两年,就正常了。”

  口口相传中,巴马的“神奇”被放大、夸大。一个细节,可为注解。百魔洞原名百么洞,“百么”壮语意为山泉水。但有人相信该洞能治百病,便改为百魔洞。

  离奇故事,层出不穷:“被医生判定只能活3个月的癌症患者,在巴马活了好几年”“打水、吸氧、磁疗、爬山、快走的‘巴马疗法’,什么都能治”“巴马是癌症病人的救命稻草”……

  在巴马县旅游发展委副主任李轶看来,这些说法过分夸大。“巴马很神奇,不能夸张、演绎到离奇。巴马是养生之地,不是养病之地。有病,得去医院治,这是常识。”

  “在巴马,空气好水好,加上作息规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呼吸道疾病等病症肯定能得到缓解。但以此取代治疗,认为巴马包治百病,肯定不可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谭文胜说。

  “无俗念、不生气、勤劳作,是他们共有特点。”实地采访过200多位百岁老人的何福高认为,巴马的神奇,实际上是由宜居的生态环境、敬老的社会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优质的遗传基因以及良好的个人心态等因素综合创造的,并非脱离科学的“离奇”。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