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4日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前景与钱紧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2013年7月,在广西旅游发展大会上,以巴马为核心,涵盖东兰、凤山、大化等县在内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被列为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根据自治区发改委、旅游局共同牵头编制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旅游区要打造国际一流的长寿养生健康旅游目的地、国际长寿养生科学研究中心、国际长寿养生健康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

  《纲要》规划,到2020年,旅游区接待游客总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其中入境游客20万人次,成为集长寿养生、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这一蓝图,让巴马人振奋不已。

  精明的资本,也纷至沓来。

  投资20亿元的中脉国际养生都会项目,来了;投资50亿元的百魔洞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来了;投资10亿元的云外天乡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来了……在进城大道,在同贺新区,在百魔洞景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但是,在诱人的愿景前面,还有不少障碍等待巴马跨越:连接外界的道路及景区内部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一些景区尚未完全通路,景区配套不完善。从河池城区到巴马180公里,都是弯曲的山区二级路,旅游大巴走完需要4个小时……

  按照《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行动计划(2014—2016年)》,3年间,旅游区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3个,计划总投资31.95亿元,实施道路交通、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旅游服务等建设项目83个。

  “其中,很多项目都需要安排配套资金。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巴马2014年财政收入刚过2亿元,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巴马本身基础设施欠账就多。这让我们倍感压力。”奉海峰说,“此外,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景区建设统筹发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课题。”

  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奉海峰别无选择,“巴马,刚上路。面对困难,惟有咬紧牙关,奋力前行。”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4日 16 版)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