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蔗农将刚收割的甘蔗装车。
日前,本报接到八步区信都镇一村民的爆料称,南华糖厂拖欠蔗农款,并对蔗农的甘蔗收取高达30%的扣杂率(因甘蔗质量问题导致产糖率低,企业为降低损失,根据实际情况而扣除的部分糖款,扣杂率越高,蔗农的损失越大)。为此,记者一行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这其中另有隐情。且看——
年关将至,八步区信都、铺门、仁义一带部分蔗农为了能让自家的甘蔗“卖个好价钱”、“赶在年前处理完”,于是在没有接到南华糖厂砍运通知单的情况下私自砍收大量甘蔗,并盘算着将甘蔗运到外地高价贩卖。怎料1月8日,外省某糖厂却突然停止对已经“送货上门”的甘蔗进行收购……
坏事了!私砍甘蔗的蔗农们愁苦了半天,卖不去的甘蔗只好又拉回头,难道这砍下来的甘蔗要烂在地上不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方面某些蔗农“碰了个头破血流”,当地私砍乱象收敛了不少,另一方面事件引起了南华糖厂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乱象是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了。
》》回流甘蔗遭“折价”
据悉,甘蔗作为制糖原料,它与粮、棉等其它农产品有着很大的不同,甘蔗不可以长期储存,一经砍伐,便开始“缩水”,蔗糖逐渐转化为还原糖,利用率降低。因此,甘蔗以收获后不超过2天即加工为宜。
私自砍蔗的蔗农们眼巴巴看着辛勤一年得来的甘蔗一点一点“缩水”,在外地糖厂停止收购的情况下,不得不将甘蔗运回南华糖厂,要求南华糖厂对他们的甘蔗尽快处理。
原先,糖厂与蔗农订有协议,为了减少蔗农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加工能力给蔗农发砍伐订单,蔗农拿到订单才能砍蔗,面对突如其来的“无单”甘蔗,南华糖厂当然不答应了,提出了30%的扣杂率,并在保证不打乱现有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对这些甘蔗进行分批消耗。由于私自砍收积压下来的甘蔗多,南华糖厂每日处理甘蔗的能力有限,所以消化旧蔗的速度慢,焦急的蔗农们一方面不满高达30%的扣杂率,另一方面催促糖厂尽快发放砍运通知,好将地头的甘蔗收割干净。
于是,南华糖厂与蔗农双方在围绕“甘蔗外流”、“不按砍运通知单砍蔗”、“超量砍蔗”“处理旧蔗速度慢”、“地里的甘蔗还收不收”、“旧蔗扣杂率”等问题的讨论中不断出现分歧,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
》》企业蒙受“隐性”损失
据了解,南华糖业的糖料生产实行的是订单农业,即由制糖企业与糖料生产者签订合同,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化经营模式。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后,可从制糖企业领到预付定金,用于购买甘蔗种、化肥等物料,制糖企业则扶持甘蔗生产基地需要的公路、水利等配套设施。
记者在八步区信都镇平龙村石牛寨一位姓陈的蔗农口中得知,当地许多蔗农和南华糖厂签有合同,合同规定蔗农种植的甘蔗必须卖到南华糖厂。蔗农每年都可从糖厂领到相应的甘蔗种和化肥用于生产,等甘蔗收成后蔗种和化肥款项再悉数从蔗款中扣回给糖厂,这期间糖厂对于先“借”给蔗农的款项不收利息。
“原本这样的免息政策是一项对蔗农极其有益的惠民政策,可却让不少蔗农拿着我们的补贴种蔗。收成后却瞒报产量,将部分甘蔗倒卖给别的糖厂。”南华糖业的总经理林智孺告诉记者,蔗农一旦把甘蔗卖给其他制糖企业,那么南华糖厂所发放的预付定金或扶持资金将无法收回,这将极大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的运转和生存。
》》“蔗源外流”受阻激发矛盾
据透露,在此次蔗农与南华糖厂的矛盾中起到主推作用并导致企业和农户之间因“蔗源外流”问题摩擦加深的是外省一家名为“南丰”的糖厂。
据了解,该糖厂平均每日处理甘蔗量约为700吨,规模虽小但该糖厂本榨区的甘蔗原料供应严重不足,故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不惜高价从周边收购糖料,2013/2014榨季的糖料收购价格比南华糖厂440元/吨的收购价格稍高。
这在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丰收时就图“能卖个好价钱”的蔗农面前肯定是不小的诱惑,于是在南华糖厂的榨区中很自然地出现了部分蔗农私下与外省南丰糖厂签订收购协议的现象。
与广东南丰糖厂私订协议的蔗农自己的甘蔗指标用完,但仍达不到收购协议中指定的吨数怎么办这些蔗农就趁机以稍高出当地甘蔗收购价的价格,说服一些不了解政策,却又迟迟接不到南华糖厂砍运通知单的蔗农把甘蔗转卖给南丰糖厂。
为了赚取所谓的“差价”,也为了在年前把甘蔗卖完,不明真相的蔗农纷纷跟风,盘算着将自己的甘蔗卖到广东南丰糖厂,于是在南华糖厂的榨区中有许多蔗农在没有接到砍运通知单的情况下就私自砍起甘蔗。
1月8日,外省南丰糖厂停止收购外地甘蔗。瞬间,已经运至广东的甘蔗不得不“打道回府”,蔗农只好把甘蔗运回南华糖厂,希望南华糖厂能对他们的甘蔗进行及时处理。
》》蔗农凭单砍蔗意识薄弱
“糖厂消耗甘蔗原料能力有限,突然间来了这么多‘计划外’甘蔗,将我们的计划全打乱了。”南华糖业总经理林智孺用了“措手不及”一词来描述当时大量“回流甘蔗”涌进糖厂时的无奈。
南华糖厂榨区的甘蔗外流本身就给糖厂带来巨大损失,随后出现了“回流甘蔗”即旧蔗利用价值不高,这部分损失谁来估量和承担
“为了让双方不再遭受更大的损失,我们只能慢慢将这些旧蔗消化掉,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许多蔗农还是很心急,并且理直气壮地要求赶快处理。”林智孺说,南华糖厂每天能处理甘蔗原料1800吨,尽管已经安排好的砍运计划一直控制甘蔗的砍收吨数,以免供大于求,造成甘蔗积压,但实际上每天还是有超出生产消耗量的甘蔗原料从不同的地方运至糖厂。
南华糖业分管农务工作的副总经理李宗伦说,眼下,正是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学生放寒假的时节,务工人员和学生的返乡无形之中也给砍收甘蔗工作增加了劳动力。许多蔗农凭单砍蔗的意识薄弱,为了能够尽快把自家甘蔗处理掉,尽快领到蔗款,都不自觉地超量砍伐。
“为了保证糖厂整体砍运计划的正常实施,我们只能在优先处理完按砍运计划要求砍收的甘蔗的基础上,让机器日夜不停地加工,额外对那些计划外的超量甘蔗进行分批消化。”据统计,运至南华糖厂要求处理的“计划外”甘蔗将近2000多吨。截至1月17日,南华糖厂将这些“回流甘蔗”消化近600吨。
“正是因为企业与蔗农信息沟通不及时,企业生产机器能够消耗的甘蔗量太有限,再加上部分蔗农履约意识不强,没有按照砍运通知单的要求来收甘蔗,才会造成本地甘蔗外流,造成砍运秩序混乱,最终导致企业和蔗农双方利益受损。”对南华糖业和蔗农之间产生摩擦的原因,信都镇政府某领导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无序砍蔗致利益互损
那么,什么是砍运通知单呢为什么甘蔗的砍运工作非得按砍运通知单来进行呢为什么不按砍运通知单收甘蔗,企业和蔗农双方利益都会受损呢
李宗伦告诉记者,甘蔗与粮、棉等其它农产品有着很大的不同,甘蔗不可以长期储存,一经收割,便开始失水减轻重量,蔗糖逐渐转化为还原糖,从而使纯度下降,在干燥和高温条件下更易转化。因此,甘蔗不能长期储存,应尽快送糖厂加工,以收割后不超过2天即加工为宜,超出6到8天就成了“废柴”。
为了尽可能让企业和蔗农都得到最大的收益,在时间和分工上需要蔗农和企业精确配合。否则,砍运秩序一旦出现混乱,蔗农和企业双方都将遭受巨大损失。
“有了砍运通知单我们才能将甘蔗卖掉,才能拿到蔗款。”记者在采访蔗农后了解到,许多蔗农在意的是一张有着“取款单”般重要的砍运通知单。信都、铺门一带许多蔗农表示,榨季开始那么久,却迟迟拿不到砍运通知单,他们担心甘蔗坏在地里,才萌生了将甘蔗卖给其他糖厂的想法,更何况其他糖厂的收购价格比南华糖厂高。
“2013/2014年的榨季从去年10月28日开始,整个榨季历时110天,估计到今年4月份榨季才结束。”林智孺表示,目前整个榨季进行还不到一半,蔗农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科学砍运方能共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华糖业2013/2014榨季的砍运计划,春节前主要是优先安排了受霜冻灾害较为严重的榨区甘蔗。
据了解,2013/2014榨季,大桂山以北即钟山往八步莲塘一带遭遇了霜冻灾害,许多甘蔗被不同程度冻坏,南华糖业派出技术人员对受霜冻灾害影响榨区的甘蔗进行抽样化验,化验分析结果显示,受霜冻区域甘蔗糖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不仅如此,受霜冻天气影响,甘蔗种芽萌发能力将下降,影响出苗率,并对下一年度甘蔗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如果过完春节再收受霜冻灾害的甘蔗,还不知道到时候甘蔗的糖分会降到多少。”林智孺告诉记者,甘蔗糖分降低意味着食糖产量降低,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给当地蔗农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此外,考虑到天气、路况等综合因素,在2013/2014榨季中,南华糖厂对一些山区的甘蔗也相应作出了优先安排。
“一些种植甘蔗的山区路况不好,考虑到下雨后道路更加难走,担心年后雨季到来时山区的甘蔗就算砍了也运不出来,所以我们计划要赶在三月份进入雨季前对这些地区的甘蔗抢收完毕。”
“目前整个榨区中,信都、铺门、仁义一带的甘蔗受天气、路况影响小,所以目前这一带的砍运量相对小,高峰期集中在春节前后。砍运安排延后并不影响甘蔗的质量,一般来说甘蔗越成熟,含糖量越高,所以蔗农不必太担心。”李宗仑解释称,这样的砍运计划对于糖厂和蔗农都是最有利的,是考虑各个地区蔗农利益而制定的比较公平、合理的砍运计划。
当然,有了科学的规划,执行力是关键,这便需要糖厂与蔗农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相互配合,方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相互信任嚼出“甜”头
1月17日,八步区糖办召集南华糖业相关负责人及部分蔗农代表,在信都镇政府就甘蔗外流、甘蔗积压一事召开了协调会。
协调会上,蔗农们诉求的焦点集中在“什么时候能将他们积压的甘蔗处理完”“他们地里的甘蔗还收不收”“什么时候能够拿到砍运通知单”
南华糖业对2013/2014榨季的砍运安排向蔗农们做出了详细解释,并表示目前积压的甘蔗会尽快处理,毕竟处理速度越快也就越能挽回双方之间的损失;而对于信都、铺门、仁义一带的甘蔗砍运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蔗农们和糖厂只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糖厂和各蔗农之间的利益就会达到最大值。
多数蔗农听了南华糖业详细的砍运安排计划说明以及目前实际生产能力的情况介绍后,最终和糖厂达成共识,表示愿意配合糖厂后续的砍运计划,会耐心等待糖厂的砍运通知。
此次协调会,蔗农们的诉求焦点并不在“蔗款什么时候到位”的问题上,这点让林智孺感到惊讶:“不过这也说明了蔗农对南华糖业的信任还在。”
截至记者发稿,蔗农不仅收到了部分蔗款,积压的旧蔗也正在糖厂加班加点中慢慢地消化吸收,一场意外的“纠纷”让蔗农和企业多了些了解,也多了一份信任,最后达成了共识,企业与农户双方的损失正在降至最低,嚼出的甜头势必越来越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垃圾短信乱象扫描
据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需要贷款吗”、“您中大奖了”……不请自来、明显带有广告甚至诈骗内容的垃圾短信,令人不胜其扰,垃圾短信已成为威胁公众个人信息安全的重灾区,呈现出种种乱象。 【详细】
南宁:蔗区整合土地做大“甜蜜事业”
去年以来,糖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广西糖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了促进全区糖业可持续发展,今年7月1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3〕36号),明确提出“要将土地综合整治 【详细】
医药广告乱象缘何屡禁不止?单一监管难 法律惩处轻
今年4月至7月,国家工商总局等八部门开展了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查处违法医药广告6902件,罚没款6227万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曝光了30个违法广告涉及的产品和27家非法医药网站。 【详细】
治乱象 惠民生 首府更美丽
8月25日一早,杨大永骑着电单车驶上街头,原本挂在车尾的“小心轻撞,我怕疼”搞怪标识牌,已换上了蓝底白字电动车正式号牌。“登记上牌后,对自己文明驾驶的约束力更强。现在交通秩序好转了,我们不闯红灯不逆行、不窜机动车道,出行效率既高又安全。”杨大永笑嘻嘻地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