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徐 博 周 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关注延迟退休

  新华社记者 徐 博 周 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延迟退休从何人开始,从何时开始,以何种形式开始记者就此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和相关专家。

  何人:并非从公务员重体力劳动者开始

  近期有报道称,延迟退休将从公务员或蓝领工人开始。对此,胡晓义予以了否认。

  “我确实不知道有哪个人或者哪个机构曾经提出建议说延迟退休年龄先从公务员做起。”胡晓义在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说要从重体力劳动者开始做起,我想也是一种猜测。”

  胡晓义强调,延迟退休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而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是指入行门槛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群体,例如工程师、医生等。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许多专业技术岗位(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而且这种高端人力资源的替代弹性较低。”胡晓义说,“如果早早退休,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何时:将与就业形势相匹配

  延迟退休另一个争议点是该政策是否会加剧本来就已经很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大学生就业为例,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2014年预计将达到727万,“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再延迟退休岂不是雪上加霜

  “关于青年就业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确实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矛盾的体现。”胡晓义坦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总趋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我们仍然要把促进就业和创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加以安排。”

  他说,2012年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情况,比前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了345万,这一重要信号预示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要结束了。

  “所以从长远考虑,我们也必须研究怎么样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问题。”胡晓义说,最近几年确实每年有600万左右的退休人员退出了劳动领域,这当然和青年的就业或者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会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并非简单的加减关系。

  他指出,延迟退休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

  何种形式:渐进非“柔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记者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延长退休年龄有两种策略:一是弹性(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二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两者的主要区别为:前者是“可选项”,秉承自愿的原则;而后者则不然。

  胡晓义在解释“渐进式”时表示,“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

  郑秉文认为,从全世界的实践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没有一步到位的,而是采取渐进式的方案,每几年延长3个月,延迟5年退休的话很可能要有20年的过渡期。

  “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胡晓义说,“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