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柳南区是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城区,57万人口中就有近20万是流动人口。
近年来,柳南区委、区政府以社区文化设施为依托,大力构建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以农民工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让农民工文化丰富多彩,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里居民同等的文化乐趣,构建起一座“和谐文化”之城。
打造社区、农村文化设施,实现居民与农民工文化资源共享。
2010年来,柳南区财政累计投入737万元,先后建成了柳南区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在所辖的太阳村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完成了基层文化“十个1工程”(1个文化广场、1条健身路径、1个阅报栏、1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放映场、1个宣传文化长廊、1个电子阅览室、1个社区民生广播站、1支宣传文化队伍、1支体育指导员队伍);在20个村和60个社区建成了2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0个社区书屋、21个农家书屋、80条健身路径。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民工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阵地保障。与此同时,辖区图书馆、文化馆、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都把面向农民工的服务列为工作重点,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为农民工提供图书阅览、信息查询、文体娱乐和职业培训等服务。各社区还有针对性地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了农民工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农民工文化活动参与能力。
建设流动文化和数字文化阵地,以“六送”丰富农民工文化内容。
柳南区充分运用流动文化阵地和数字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六送”(即送电影、送演出、送图书、送体育、送活动、送培训)到企业、进工地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从2010年起,柳南区每年为农民工免费放映电影50多场次,观众达近万人次。2012年,柳南区政府出资30万元,邀请柳州市艺术剧院深入社区开展“文化大餐季季送”活动,使社区里的农民工得以欣赏到专业剧团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另外,柳南区还通过整合资源,积极组织农民工参与柳南区的大型文化活动。如职工运动会、职工文体艺术界、企业文艺会演、道德模范演讲活动等,把那些热爱文化艺术的农民工吸引到其中,发挥他们的才能,丰富柳南区大文化氛围。
加大挖潜扩容力度,让农民工子弟享受同等教育。
“给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让农民工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聚焦内涵求突破,内挖潜力求提升,进一步加大投入,让教育均衡的阳光普洒大地。
为此,柳南区出台了《柳南区关于进一步做好辖区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公办中小学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最大限度地接纳辖区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2012年柳南区公办学校共扩招69个班,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58人。目前柳南区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达26600多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有24000多人,辖区90%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进入公办学校就读,随流子女得以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文化教育。同时及时为扩容后的公办学校配齐师资、添置设备设施、足额拨付生均经费,每年拨付1000万元作为扩容学校聘请教师专项资金,为新增的近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拨生均经费500多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超90%
截至4月28日,融安县共举办创业培训12期,培训人数292人,创业成功率达90%以上。该县致力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通过部门联动、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每年约8000人次得到就业。 【详细】
广西: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
农民工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如何服务好农民工是我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工会组织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为农民工办实事、解难事,打通服务农民工的“最后一公里”,把工会的温暖带给农民工。 【详细】
罗城一季度为农民工追薪229.58万元
4月14日,笔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社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继续认真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努力完善维权工作机制,推动农民工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一季度,该县共为175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29.58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详细】
钦北区:为农民工讨薪297万元
4月22日,笔者从钦州市钦北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获悉,第一季度,该城区共为473位农民工追讨工资297万元,涉及用工企业13家 【详细】
[博白县]农民工创业 农信社帮忙
3月27日,记者在博白县三滩镇友好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看到,许多加入合作社的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盖起了大棚种植换季蔬菜。返乡农民刘永说:“在农信社支持下,我们建起大棚种蔬菜,去年种菜人均增收2000多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