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
开国上将宋任穷无论是在艰难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还是在极度困难的冀南抗战岁月中,都写满了“咬牙渡过难关”的动人故事。他也因此成为党史上闻名的“咬牙干部”。
1927年,宋任穷随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冬,敌人开始重兵围剿井冈山根据地。为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等决定撤离井冈山,另辟新的根据地,同时还决定,由宋任穷率领特务连作为后卫,负责断后。由于众寡悬殊,特务连被打散。宋任穷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历尽千辛万苦,于1930年2月重新找到红军。
1938年3月,宋任穷率骑兵团和一个独立支队奔赴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1942年至1943年,是冀南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日军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扫荡”“合围”,抗日根据地被严重分割。当时,除了战斗频繁激烈外,还遇上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先是百年不遇的旱灾,白花花的盐碱地颗粒无收,旱灾又伴随着虫灾,顷刻之间寸草不留,冀南地区500多个村的庄稼全被蝗虫吃掉。日军还放水淹地,造成水患。灾荒过后痢疾、霍乱等瘟疫盛行,饿殍遍野。
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依照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指示区党委、行署以及军区的后勤机关都转入后方。他带领留下来的不足200人的少数机关干部和直属队坚守得之不易的根据地。他和部队一方面要随时打仗,一方面要解决吃饭问题。为此,宋任穷带领干部战士走遍附近的村村县县,布置工作,发动群众,积极组织生产自救。没有食盐,大家就把盐碱地上的硝盐刮起来,放在缸子里加水熬了当盐吃;没有粮食,牲口也都饿死了,宋任穷和战士们经常饿着肚子拉犁。由于长期耕地和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宋任穷积劳成疾。
正是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宋任穷率领干部战士和冀南人民咬紧牙关一起渡过最艰难的时期。为此,冀南老百姓亲切地给了他一个称呼:“咬牙干部”。
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新时代新使命,仍然需要一大批能够担当的“咬牙干部”,书写新的篇章。(何成学)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