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来源:大化融媒体中心 作者:覃文军 陶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在反刍着料草,不时传来人的吆喝声,闲散在周边的公鸡扬起脖子尽兴打鸣,一派和谐农村田园景象。

  营造上述氛围的主人翁是一个残疾人。种植玉米牧草、养殖肉牛山羊、立柱搭棚建舍......这些活路在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放到一个残疾人来说,那可不一样,而现实就有活生生的事例让人为之感动。袁军身残志坚,依靠勤劳双手发展养殖走上脱贫之路,周边村民人人皆知并为之点赞。

  现年36岁的袁军,是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杏下屯的村民,早在1997年,年仅13岁的他在就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连续三年卧床不起,身体落下了严重残疾,无法再干重体力活。2004年,他父亲因病医治无效过世,屋漏偏朝连夜雨,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2016年,袁军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但袁军不等不靠,要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愿望在脑海里一直很强烈。

  袁军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依靠政府产业扶植奖补政策等保障,结合实际,选择在山里发展肉牛、山羊养殖等,增加家庭收入,实现脱贫。杏下屯山里空气清新、杂草丛生、植被丰富,成了山羊肉牛的天然牧场,再加上附近村民闲置的山地,为袁军发展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有了目标的袁军,每天起早贪黑,从立柱搭棚建舍到拉线照明,从种植牧草到清粪保洁……样样活都干得仔细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及时向相关人员请教和帮助。

  “袁军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的生活态度非常积极,很能吃苦,也非常勤劳,平时他都自己步行从山外把日常生活用品拉到山里,非常难以想象,正常人空手爬山都非常吃力。”茶油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斌说。

  发展肉牛、山羊养殖后,袁军一家的日子逐步好转。2019年,他家卖了一头牛获得1.8万元,一只羊获得了2000元,加上获得政府产业奖补一万元、特困人员生活补贴5000多元等,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他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茶油村村主任韦建宁说:“袁军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养殖了鸡牛羊等,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翻开袁军2020年的扶贫手册,记录着各项收入:外出务工收入2.4万元、特困供养金7084元、养老金和高龄补贴2492元等,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1351.76元,实现稳定脱贫。此外,他家共养殖四头肉牛,20只山羊和30余只七百弄鸡等,其中一头近1000斤壮牛和6只50余斤的山羊,预计春节期间可以出栏,养殖收入就超过2万多元;三头平均500斤的牛犊和10余只羊,明年底将陆续出栏。现在袁军成了全村不甘落后、勤劳脱贫的典型。

  “今年我家养了4头牛和20只羊,获得产业奖补7500元,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以后将继续发展养殖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谈到现状及今后的生活打算,袁军充满自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