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2日 来源:中广网 作者:张托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让资源不再沉睡

  蔬菜批发市场的建成和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成功推广让寿光人倡导了甜头,但同时也加剧了寿光地区南北方经济之间的不平衡。

  原来,寿光北临渤海,南抵青州,东衔寒亭,西接广饶。一条弥河穿县而过,将寿光分为南北两块。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寿南寿北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那个时候,寿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被誉为“昌潍粮仓”;占全县面积近百分之五十六的寿北却草树不生,一百二十万亩盐碱地上的二十万人生活无比艰辛。

  寿北的如此现实,让从寿北走出的王伯祥坐立不安。“不彻底改变盐碱滩的面貌,大棚菜种得再好,寿光也只能是富一半穷一半!”王伯祥在县常委会上发出了“向寿北进军”的号召。

  1987年,在王伯祥主持下,寿光县成立了寿北开发规划组,300多名水利、养虾、晒盐方面的技术人员,经过8个月调研完成了可行性规划。

  人们再次向王伯祥投来质疑的目光,这种现状已经维持了很多年了,单凭一个规划组和一个干劲十足的县委书记真能改造好这块土地吗对此,王伯祥慷慨陈辞:“开发北大洼困难是有,但可以克服。怕,畏首畏尾,只能是懦夫。咱们在寿光生活了几十年,祖祖辈辈生活了数千年,老和一个‘穷’字扯不开,还能再穷到儿辈孙辈重孙辈吗”他痛下决心,要带领寿光人向千年洪荒发起总攻,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到底。

  寿光的人民终于被感染了,被带动了。1987年10月8日,寿北开发的号角嘹亮吹响。天还没亮,820多辆汽车,320多台推土机,6500多辆拖拉机,难以数计的马车、地排车、小推车,就排满了道路,20万民工扛着工具,如潮水般涌向“北大洼”,沉寂了几千年的土地一时间人声鼎沸,机声隆隆,热火朝天。

  正是凭着这种踏实苦干的作风,王伯祥带领寿光人民决战寿北,终于使千年洪荒的盐碱滩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聚宝盆,使沉睡的丰富资源变成了强大经济优势。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