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魏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多年时间,足以让许多人、许多事,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可有一个人,在离开岗位20多年后,当地的群众还常常想念他。

  他叫王伯祥,1986年5月至1991年10月,任第15任山东省寿光县县委书记。

  任上五年半,他巧思苦干,带领干部群众,把曾经大白菜成灾的寿光变成“中国蔬菜之都”,把穷呵呵的寿光汉变成了万元户。

  今天,不管哪个村庄,只要听说“伯祥书记”来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村民们都想和他唠上两句,有的只是为了握个手、递支烟。

  用寿光人的话说,日子会流走,但那个坐在炕头、蹲在地头,一头钻进大棚里、一脚踩进北大洼泥泞里,把父老乡亲捧上手心子里、暖在心窝子里的“伯祥书记”,他们会记一辈子。

  市场经济的嫩芽在这里抽出

  1986年,王伯祥接任寿光县委书记。新老交接,老书记李汉三握着王伯祥的手,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撑起寿光这个家!”

  王伯祥三夜未眠:这个百万人的“家”,我撑得起来吗

  第三天拂晓,这个寿北盐碱地长大的汉子,终于备好了实打实的“三把火”:南抓菜、粮、果,北抓盐、棉、虾,始终不懈抓企业。标准只有一个: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

  王伯祥在大会上表态:“这‘三把火’绝不是炫耀之火,装样之火,讨好领导、糊弄百姓之火。我想使它成为除穷之火、富裕之火、希望之火。我们要用这‘三把火’,烧出寿光美好的明天!”

  回到家里,他继续琢磨:“当前,最先要抓的是蔬菜。”

  闻听此言,妻子侯爱英一下子搁不住劲儿了:“我们娘儿几个吃大白菜事倒小,如果全县落到那步田地,你这当书记的负不起责任哪!”

  那是1983年,全县种大白菜。当一车车大白菜在深秋中排成长龙时,人们傻眼了——一个小小的寿光,怎么消化得了啊!粗粗一算,全县烂掉白菜2500万公斤。下班路上,心中不忍的王伯祥,从一位正在流泪的老大爷那里买了一整车白菜。

  这年,一家人吃了一冬天白菜。

  菜这东西,卖得了是钱,卖不了不如一堆草。王伯祥知道,白菜悲剧的根源,在于没有市场。

  寿光南部地肥水沃,种菜历史源远流长。清康熙年间,寿光蔬菜已有40个品种,其中30个延续至今。即使在“以粮为纲”“割尾巴”的年代,就算偷偷摸摸,寿光人也从没丢掉老本行。

  从那个冬天开始,王伯祥的算盘再没闲过:全县要吃菜不说,寿光北边还有“阔邻居”——胜利油田的30万员工,济南、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人哪天离得了蔬菜,不然,“菜篮子”工程怎么会摆上国家领导人的会议桌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菜农再也经不住折腾了,要干,就得稳扎稳打!

  一场县领导参加的“论证会”很快举行,意见迅速统一:发展蔬菜,关键在于培育市场,牵住了这个牛鼻子,菜地的银子想怎么捡,就怎么捡。

  那可是改革开放开始不久的1986年。“市场”那么陌生,那么敏感,甚至有点让人胆战心惊。

  千槌打锣,一锤定音。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到王伯祥身上。

  王伯祥猛地站起身,一捻烟屁股:“乌纱算什么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

  年底,一纸《关于培育和完善九巷蔬菜批发市场的意见》发往全县。

  市场经济的幼苗,在寿光这片土地上抽出第一尖嫩芽。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