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7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陆治蓉 黄 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黄书记进驻我们村不到半年,不仅帮我们分析群众的困难原因,还给我们带来很多项目,很少见他回县城,不过只要他一回县城,就能带来好消息!”近日,笔者到那坡县龙合乡定业村采访时,该村村民黄庭科如是说。

  理思路 谋发展

  定业村位于龙合乡东北面,属典型大石山区,辖区内有22个自然屯,共有499户2308人,耕地面积2700.6亩,年人均纯收入1908元,是那坡县30个贫困村之一。今年5月,那坡县农机局派出农机监理站站长黄东华挂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5月12日,黄东华上任后,深入村屯开展调研,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民情,共同探讨山区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路子,他用了21天把全村400多家农户走了个遍,仅民情日记就记了好几本,为方便群众与他联系,他精心制作了民情联系卡,每户一张,上面印有他的名字、家庭住址和手机号码。

  重党建 抓班子

  黄东华觉得定业村迟迟脱不掉贫困帽子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这几年来,定业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没有号召力和战斗力,被乡党委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他觉得定业村要脱贫致富,首先要做好村支部班子的改选工作,配齐配强村支部班子。驻村工作以来,他亲自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召开村党支部例会5次,上党课3次,培训党员102人次,转正党员1人,发展党员2人,发展积极分子1人。

  抓产业 促增收

  破解农民增收难,要以产业为支撑。黄东华把心思放在兴产业上,努力帮助群众寻找脱贫路子。为寻找一条适合定业村发展的路子,黄东华与村“两委”干部走遍定业村的家家户户,多次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征求农户意见,最终确定了适合该村气候的火龙果种植。于是他多次和乡领导、县农业局领导联系了解火龙果种植信息,并在乡领导帮助下,带领全村种植骨干到百南乡考察学习火龙果种植技术。如今,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分两次调苗试种约10亩5000多株的火龙果。同时,他还联系到县扶贫办给予定业村2.6万株软枝油茶苗,并于5月21日和村干一起送到群众手中。

  办实事 保稳定

  长期以来,“喝水难”一直是定业村群众最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定王屯一直都没有水池饮水,前几年该屯自筹资金建了一个小水柜,但存不了水。黄东华了解情况后,多次和县发改局、水利局联系,终于向县发改局争取到5个容量40立方米的水柜项目,总投资11万元;向水利局申请20个40立方米的水柜、3个100立方米的水池项目,总投资约60万元,并安排给多年缺水的英华屯、那核屯、定王屯。同时他还积极与市公路局驻村工作队联系项目,得到资金36.02万元帮扶定业村南桑屯实施道路硬化、垃圾处理中心项目,购置太阳能高杆灯、清洁环卫桶等;联系到南宁铭凯集团赠送给定业小学一套音响器材,价值5000多元。与扶贫办联系争取巾帼励志扶贫班名额,输送则直屯贫困生周彩勤、许政勇进校读书。针对定业辖区的垃圾脏乱现象十分严重,他还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并将村里的情况向后援单位——县农机局领导作汇报,得到了后援单位的大力支持。在经费缺乏的情况下,县农机局挤出3.5万元用于定业村“清洁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和清洁工具的购买,制作了30张村头固定宣传牌和500张铁质入户固定宣传标语牌,新建了一座配有垃圾池的焚烧炉,购买了一批清洁工具和7部人力斗车,还给村里聘请一名保洁员,保洁员每月800元的工资由县农机局支付,使村、屯的卫生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