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建设,通过发展产业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提升扶贫队伍素质。通过大力宣传、召开相关部门领导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对各单位所选派的驻村人严格筛选,选任一些年纪轻、素质好、作风实、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确保扶贫队伍质量。
严格把好纪律关,确保扶贫取成效。通过“述职评议会现场述评、村屯党员群众测评、村(社区)初评、乡镇党委班子考评、县级考核组评定”的年度考核模式对工作队员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对工作懈怠、能力不足的工作队员进行召回或撤换。日常采取打卡考勤、随机督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驻村工作责任得到落实,确保扶贫工作出成效。
通过强化产业扶持力度,让未脱贫户增收发展脱贫。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以每户3000-5000元的扶持标准,给符合条件的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种苗、种子、肥料、农药、饲料、棚舍等扶持物资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现金补助,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增稳固收入的种养扶贫产业,确保贫困农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该县共投入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资金8680万元,发展桑蚕(茧)、水果、蔗糖、香猪、菜牛、松杉、核桃、中草药等八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户2万户以上。
通过兴办脱贫产业园,让脱贫退出户稳固脱贫。由林投公司以融资的方式,托管政府给脱贫户每户6000元的产业扶持发展巩固资金,在华山林场大沙坡分场创办万亩现代特色农林扶贫(油茶)产业园,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分配收益金的办法,促使脱贫户通过为期10年的纯红利收入实现持续发展。据悉,该产业园是该县2018年“十大百万”高效农业标准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被河池市人民政府列入2018年~2020年“十大百万”产业扶贫工程重点推进项目,预计年产值达0.5亿元以上,可辐射带动全县143个村(社区)发展种植油茶1万亩以上,覆盖脱贫户1万户以上,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长期就业500人以上,脱贫户从2018年起每年每户纯收红利可达1500元以上。
通过开发集体产业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收群众不返贫。全县筹集了4250万元资金,按每个村50万元的标准,对全县85个非贫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扶持发展。又投入900万元在川山镇塘万村创建面积达约2500亩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种植红心香柚、沃柑、砂糖橘等名特优水果产业,村集体通过按股分红实现稳固增收。同时,在全县60个贫困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截至2018年5月,该县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共已完成种植1900亩,可提供固定岗位100个;“光伏发电”项目共已完成投资3036万元,建成发电站115个,总容量达3342千瓦,60个贫困村115个电站目前均已并网发电。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对驻村扶贫工作队从人选、纪律等各方面进行层层把关,组织区、市、县、乡各个部门选派的500多名驻村干部奔赴全县145个村(社区)开展扶贫工作,带领未脱贫、已脱贫等不同层次的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走脱贫致富之路,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蒙宏谯)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环江县:脱贫攻坚上半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环节精准发力,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不断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详细】
环江县:积极发展“5+2”特色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了发展壮大县级特色主导产业,推动特色主导产业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因地制宜,创建和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5+2”特色产业,实现增收和脱贫摘帽的目标。 【详细】
环江县:多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取成效
2018年全县计划统筹资金3.504亿元投入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等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计划完成20个贫困村和6231户23161人脱贫任务。 【详细】
融水县:探访产业脱贫新路
近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三农”政策的深入推进,大苗山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绕山水泥路修好了、4G网络全覆盖了、扶贫项目落地了……近日,记者用三天时间深入苗山腹地,用镜头和笔记录下苗山之变、产业之兴、百姓之乐。 【详细】
环江县:五招攻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难”题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构建“高、果、游、园”、富民兴村的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措并举,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三个100%”:145个行政村(社区)100%成立村民合作社;截止2018年3月,全县村村有项目、村村投资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