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9日 来源:环江脱贫攻坚指挥部宣传专责小组 作者:蒙宏谯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环江县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依托电视、网络、广播等平台,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大力作好“扶心扶志”的宣传工作 。

  环江县龙岩乡久乐村肯社屯,位于龙岩乡北部,北邻贵州省从江县,东北接融水苗族自治县英洞乡,如果这几年没有政府的扶持,恐怕至今还未通平坦的水泥路。我们驱车从县城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蜿蜒曲折的山路踏进久乐村地界,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偏而远,但山清水秀的景色和丝丝新鲜的空气多少给人一些慰藉,韦世顶就是土生土长在这个地方。

  初次见到韦世顶,他个子不高,瘦小的身材怎么也和创业联系不上来。他家有4口人—他和妻子及两个孩子,2001年初中毕业后他一直在外面打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加之小时候腰椎受过伤,在外面日子并不好过,最艰难的一天才有十元钱的收入。但为了生活,他在工地做过建筑工、在工厂呆过流水线,在养猪场养过猪……几乎能够挣钱的工种都做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由于长期劳累,2014年他腰椎病发作,不得不回家疗养。

  带着病体回到家休养后的韦世顶每天无所事事,整天在寨子串家入户,觉得无聊至极,并且没有了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妻子在外打工挣钱,妻子成为家庭生活的顶梁柱,生活的压力突然倍增。这样的现状,韦世顶觉得深深愧对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家门口闯出一条创业脱贫致富之路!他说:“在外漂泊这么些年,饱尝生活的辛酸,而我们这里的环境太恶劣了,如何在家门口能够创业致富、不用在外面为生计漂泊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不能总是依赖或等待政府帮扶吧。”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后,他发现养猪是一条可致富之路,但必须打破传统的养殖方法和引进特色品种才会产生效益。通过与在外打工认识的朋友及妻子商量,大家都认为目前发展特色养猪业是最合适不过了。说干就干,于是在2016年初他开始忙碌起养猪场的筹备工作。

  由于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还在学校念书,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他们家也被评为当年贫困户。当时刚好政府有扶贫产业贴息贷款政策,他便主动和帮扶干部联系,帮他从银行贷款5万元启动了养猪场。在创建过程中,县畜牧水产局又从“615”工程(利用3年时间,全县实现能繁母香猪存栏6万头,年出栏香猪1万头,年产值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补助其15万元,他也东拼西挪筹借得20万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猪舍、存栏母猪50头、肉猪80头的养猪场规模。利用以前在外面养猪场打工过的经验积累以及在相关书籍资料获取喂养经验提炼喂养技术及病防工作,还经常参加由乡政府扶贫办组织到柳州畜牧水产学校去学习充电,首次建出“悬空楼栏式”猪舍,这样的的猪舍既不用每天都用人工打扫,减少人工成本,又保持猪舍空气流通、凉爽干净。同时,还在猪舍中连接了自动供水装置,这样既不浪费水,又保持猪舍干燥,让猪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后来又在政府的帮助下,从“一事一议”项目中修建了一条30余米的水泥路到养殖场。此时,他的养殖场办得风声水起。

  截至2016,他的养殖场传统香猪已经出栏,第一批有了6万元的收入,他们家在当年也实现了脱贫摘帽。现在他为了保持肉猪的品质,利用在外打工时学会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外地购买猪精,培育了“大长白”和“土乐克”两个肉猪型品种,力争培育更好的肉猪品质来开拓市场,并且在养殖场周边全部种上“黑马草”,以“绿色养殖”理念,力争创建打造自己的品牌。当问到今后的打算和销路时,他信心满满地说:“继续投资,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达到1000头的存栏数,到时再成立合作社,把全村的群众带动起来,共同发“猪财”脱贫致富奔小康;至于销路嘛,争取创建电商平台,向外推介,销路应该没有问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韦世顶,一个平凡的农村青年,他在深山中怀着脱贫致富的梦想而在不断地追求着。在养殖的致富路上昂首起航,以“绿色养殖”的理念推动养殖业的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演绎了在国家实施扶贫政策的大环境下,贫困户崇尚科学、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奔的风采。(蒙宏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