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讯 (记者/韦鹏雁 通讯员/黄鹏欢)4月18日一早,家住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的韦飞仁,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后,到数百米外的康音电子厂上班。她说:“一个月有近3000元钱,丈夫搞建筑也有三四千,再也不想回以前的山旮旯了。”“山旮旯”指的是祖祖辈辈生活的澄江镇旁禾村一个小村庄,离县城40多公里。2015年,韦飞仁一家四口搬了出来,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韦飞仁这样的扶贫生态移民能挪穷窝,创新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得益于都安创新实施的扶贫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模式,即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在县城周边建立农民进城创业园,在移民安置点周边规划匹配产业园区,引进劳动密集企业,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通过这一模式,该县先后搬迁了3600多户1.79万贫困群众,均实现了安居乐业。
该县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农民进城创业园项目就是“无土安置”的成功范例:利用县城周边8000多亩闲置水泡地,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设施,搬迁安置了山区群众2300多户1.28万人。该县在园区配套建设六柱产业园,引进了康音电子厂、上海中科公司、伟业编织厂等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基本满足园区移民就业需求。目前,6家企业的日常用工量在2000人左右。康音电子厂行政主管赖利红介绍:“除了焊接工,其他都是比较简单的工种,一般培训7天就能上岗,适合山里搬迁出来的群众。”据统计,2015年,园区内的搬迁移民人均年纯收入6973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477元。
都安到2015年底仍有13.67万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生态移民5.3万人。“贫困群众的搬迁意愿越来越强烈,关键是如何实现稳得住,能脱贫。”县委书记陈继勇说,“无土安置模式,有效破解了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中安置土地少、移民基础薄弱等难题。”据悉,在新一轮的搬迁中,该县采取“1+4+X”模式,即建设一个县级安置点红渡新城,安置3万人;建设永安、拉烈、下坳、高岭4个重点乡镇安置点,每个安置5000人;建设若干个分散安置点,搬迁3000人左右。其中红渡安置点和4个乡镇安置点都规划有工业园区。
在红渡新城,第一批移民梁秀吉家的新房已经封顶。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有建筑手艺,将来园区发展起来,不愁没工作。”该县抓住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布局建设临港工业区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包括红渡移民新城、临港工业园区等。目前,已引进广西鱼峰集团、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等企业。整个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解决5万人以上就业。县长蓝启章说,对就业困难的移民,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就业或提供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移民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金穗集团科技与产业相结合 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金穗公司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公司一直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以香蕉为发展主导,同时结合时机,不断拓宽香蕉延伸产业链,带动了香蕉产业种苗、肥料、物资、运输、物流、市场开发等发展。 【详细】
郑俊康:打好“十三五”期脱贫攻坚战首仗
22日上午,柳州市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分析总结前一阶段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奋力开创全市精准脱贫工作新局面。 【详细】
[南丹县]力推“合作社+贫困户” 带动7000多人口脱贫
南丹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直接带动7000多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 【详细】
[大化县]启动产业脱贫春季行动
大化瑶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中大力推动产业脱贫,成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专业工作组,制定完善产业脱贫实施方案、2016年产业脱贫实施方案、2016年产业脱贫春季大行动方案等,使贫困村产业规划符合当地发展实际、脱贫时间节点、总体扶贫任务。 【详细】
完善脱贫精准识别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5年10月以来,玉林市扎实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工作,顺利完成了动员培训、入户调查评分、两评议一公示、核实汇总分数、审核确定贫困户、信息采集和数据审核录入建档立卡等工作,夯实了精准脱贫的基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