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沙里村弄利屯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新一轮扶贫联系点以来,该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尊重民意、村民自建”的原则,坚持“五个统一”,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弄利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截至目前,新村建设已完成投资300万元,预计10月底,总投资约1000多万元的弄利新农村建设将全面完成。
统一规划绘蓝图。该县聘请我市城乡设计院突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居住理念,凸显瑶乡特有风格,对弄利基础设施、房屋外立面、公共事业、产业发展等进行了统筹规划,形成了村民统一意见,绘就了高品位的新农村建设蓝图。
统一管理保进度。该县在弄利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四大工程”32个子项目均由弄利工作组统筹协调;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中的危房改造及房屋搬迁重建项目需要群众按照自家房屋建设标准统一筹资,将群众自筹部分资金交到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统一对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国家补助资金进行管理,并根据房屋建设进度支付款项,确保项目按质、按时、按量完成。
统一推进提速度。该县在充分总结2012年实施弄怀新村建设的基础上,选择了“2个模块、4个平台、9个标准化”的新村建设模式,即强化组织促产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促环境优化2个模块;基层组织建设、经济组织建设、扶学济贫、强农惠农4个平台;饮水、道路、用电、生态、公共服务、文体、教育、医疗、风貌九个标准化。同时,该县还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理事会、合作社的作用,在村党支部、理事会的组织协调下,统一行动,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统一监督保安全。该县充分尊重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贫困群众的首创精神,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制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位,着力构建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实现监管与服务有效统一,深受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统一发展育产业。该县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有选择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土地,着力发展种养业。在水果地里套种高产玉米、红薯276亩、种植麻竹1000亩、改造低产油茶400亩;建立凌云“两黑”(即凌云黑猪和乌鸡)养殖集中示范小区,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新村农民发展山地养殖,走生态养殖致富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凌云县]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逾三成
今年以来,凌云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据统计,1~4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36.8% 【详细】
凌云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加强“造血”扶贫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是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全县辖4镇4乡,105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3年末总人口22.05万人,居住着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其中农业人口19.25万人,属于贫困人口11.66万人,占总人口的53. 【详细】
[凌云县]探索人工规模种植葛根
4月8日,在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葛根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碌移栽葛根苗。“在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葛根苗的长势很好,我们趁着好天气加快栽苗,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一位葛根种植户说。 【详细】
[凌云县]力争年内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
“全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增长15%,减少贫困人口15%以上……”。这是凌云县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以上发展目标,该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为主题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 【详细】
[凌云县]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近年来,凌云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参谋、监督、联络和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抓好代表学习培训。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