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黄 信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黎塘工业集中区石鼓岭园区。

 

  作为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的宾阳县黎塘镇,近些年来发挥了重要的区域拉动作用。

  1月11日9时,记者来到黎塘镇农贸市场,偌大的市场农副产品品种丰富,人山人海,生意火红。

  “好大的一个菜市,一点不亚于一个县级菜市场。”一位同行记者感叹道。据了解,目前在黎塘镇消费的人口达11万,与一个县城的规模差不多。

  这里农副产品不少是从周边地区过来的。在猪肉摊点,一个马姓老板告诉我们,他们屠宰的生猪来自周围市县如上林、马山等地。

  在一海鲜摊点,记者好奇地问摊主如何搞到活海鲜。摊主说,从区内沿海,或从南宁,都可以很快把活海鲜运到这里来。

  拥有公路、铁路、水路 “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使黎塘成为广西第二大货运编组镇,即货物从铁路、公路运到这里后,再重新编组分流运到最终消费市场。“真是名副其实的物流中心。”一位记者说。

  凭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历来为商贾必争之地的黎塘,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工业重镇。这里聚集着150多个中央、区、地县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以水泥为龙头、瓷器、耐火材料、钢铁、机械、制糖、面粉、食品、化工、塑料、包箱等多行业并举的格局,产品远销广东、海南等省区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同时,这些产业或产品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黎塘工业集中区,记者了解到,很多工业落户黎塘,正是看上这里便利的交通。黎塘工业集中区为A类工业园区,是宾阳县的重点园区。集中区规划为一区三园,分别为东部产业园、北部产业园、石鼓岭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0.9平方公里。在工业集中区走了一圈,看到这里工业企业林立,生机蓬勃。

  一家装饰材料公司的张经理告诉我们:“资源、交通优势是我们在这里落户的原因。”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销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2013年计划增资1.5亿元扩大生产规模。

  在一家铁路轨道及配件制造公司,我们看到到处摆满水泥枕轨,一辆辆大卡车正装着枕轨从大门运出。“目前该企业生产的水泥枕轨已经涵盖西南各省区,较近的地区用大卡车运送,较远就用火车。”镇政府的同志说。

  一家木业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企业原材料来自宾阳及周边市县,他们的产品已经销到全国各地。

  据了解,在工业集中区企业就业的绝大部分员工,是宾阳及周边市县的农民,不少企业在周边地区还有配套产业。

  记者在镇政府了解到,2012 年2月10日,南宁市在宾阳县举办的16个重大项目开(竣)工仪式中,黎塘镇开竣工项目占9个,总投资约3.76亿元。截至去年11月,该镇工业集中区新建、续建项目38个,全年累计投入区外境内资金14.6亿余元。

  黎塘镇近年在创建广西工贸型特色名镇方面亦有声有色。据介绍,全区创建工贸型特色名镇为5个,黎塘镇排第一。目前,该镇已投入1亿元资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2012年招商引资17亿元,几乎全部为大型的木材和化肥等企业,当年税收增长20%,辖区内税收达到3亿元。

  该镇2.8公里的金龙大道,街道整洁,商业繁华,远远超出了一个乡镇的规模。

  “创建广西工贸型特色名镇,旨在以工业为主攻方向,依托黎塘重要交通枢纽和产业基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集中区建设规划,打造工业经济强镇,建设现代物流和宜居城镇。”该镇领导说。

  2012年,该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40个,累计吸纳区外境内资金17.8亿元。

  据悉,私营经济作为黎塘的一枝红杏,芳香四溢。到目前为止,该镇个体私营经济已发展到7516家,其中集体企业10家,私营企业30家,个体私营经济、个体工商户7000多户,乡镇企业总收入达3.5亿元。

  “重大项目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为2012年黎塘税收作出了重大贡献。”宾阳县地税局黎塘分局负责人说:“随着南广、南柳高铁项目的修建、投资5亿元的粮食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广西工贸型特色名镇的建设以及工业集中区的发展,黎塘正面临更大的发展,其在区域中的带动作用更大。”

  记者获知,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黎塘镇将按照四级城镇建设区来规划,即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25万,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