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们现在算是‘洗脚上岸’了。村民有的就近搞建筑,有的在经商,村里好多女同志去做环卫工、搞家政;总的来说,由于政府采取了‘先安置,后拆迁;先补偿,后征地’的人性化策略,我们村已为新区建设贡献了1700多亩土地。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我们村没有谁去上访,也没听说其他6个村有人去上访。”说起临桂新区的征地拆迁,临桂县兰塘村委胆陂村的王旺福一直笑呵呵。

  年近半百的王旺福是村民组长,他掐着指头盘算着自家的“小九九”:“我家5口人,按全村人均所得征地款12万元计算,这就有六七十万元,我拿出一部分去做生意,再拿出一部分交养老保险,我还有存款呢。”

  “旧房拆了吗?你难道不想买新房吗?”记者疑惑地问。

  “旧村还没拆,新村正在建着呢,估计明年可搬进新家了。”

  “所以,我们是真心配合新区建设呀,我们胆陂村的安置新村叫‘鑫隆风景’,就在旧村旁边。新村是按人均8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设计的,而且,每人还外加40平方米的商业就业门面,谁还不愿做‘城里人’呢?”老王干脆和盘托出。

  村里年轻人又会怎么想?随后,记者找到该村24岁的王建华。小王说,自治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提出时,他刚上大学。前年听说自己村的土地将全部被征用,他认为“机会终于来了”。当时,还在桂林某高校读工民建专业的他,提前回到家乡,投身到这波城市化的浪潮中。

  王建华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家里分得的征地补偿款,邀上乡亲们一起,迅速购买机械设备,组建了工程运输队和施工队。小王说,临桂新区建设正日新月异,整个新区就像一个大工地,砌围墙、拉土方、挖基础,事情多得做不完。

  “我时常跟乡亲们讲,过去因为穷,本来村里离县城不远,却总是被人戏称为‘山里’;如今,城市化的机会来了,不仅要学会转变观念,还要学会转变生存方式;更何况,政府现在给村民每人每月还补助100元,够替我们着想了。

    6月份还没到,全村人的补贴都领到手了,大家还有什么话好说?”小王喜欢以这样的新观念去碰撞某些胆陂村民的旧观念。

  “和谐不和谐,群众说了算。”面对记者采访,临桂新区建设管委会的负责人开门见山。征地工作既是新区建设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瓶颈”。为打破这个“瓶颈”,临桂县委、县政府采取“三到位”工作法:即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三个征地工作小组,采取定人、定时、定任务、定责任,实行“5+2”连轴转。二是引导群众到位,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坚决落实 “和谐征地”,将政策法规、补偿办法、标准、征地范围、补偿款发放程序等上墙公布。三是解决问题到位。围绕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想方设法解除后顾之忧。

  据悉,临桂新区对失地农民按照“有住、有租、有铺、有保”的原则,目前已征下土地1.2万亩, 涉及胆陂、岩塘、小律、岭上、翻山底、大律、庄里等7个村庄、6027人的搬迁安置,7个新安置点建设已全面启动。

  

  短评

  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凭心而论,当对拆迁群众的安置,首先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当按照市场价值评估群众被拆财产价值,并补偿合理,公开、公正。如此,拆迁就不难,不仅不难,还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加快拆迁工作进程。临桂县“和谐拆迁”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推动桂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仅与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没有冲突,反而惠及万家。仅就拆迁旧城建新村而言,越是在拆迁中充分尊重、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越能够加快拆迁进度,更快更好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这也再次说明,以人为本,有时候,我们仅仅需要与群众站在一起,肩并肩,而不是面对面。拆迁是然,发展是然,和谐是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