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8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陈娟 通讯员龙晶晶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1.03万亩,销售收入达14.28亿元,比2010年增加2.46亿元,增长20.87%。在优势集中产区,农民种植中药材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高达53.2%。

  桂林市是广西中药材重要生产区域之一,一些原产地药材和特色药材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据农业部门相关调查,我市拥有药用资源共计3916种,其中属于国家《药典》规范中的药材有313种,占全部《药典》规范总数的69%;国家重点经营的20种中药材,我市有黄芪、金银花、绞股蓝等16种;桂林本地特有的中药材资源有125种,其中受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就有98种。

  我市中药材的种植主要以“三木”(杜仲、黄柏、厚朴)药材、金槐、罗汉果、金银花、佛手、桔梗、葛根、菊花等品种为主。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被自治区列为广西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范围的罗汉果,种植面积达9.3万亩,总产量8.9亿个,总产值6.23亿元,已成为我市中药材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产业,主产地永福县罗汉果种植农户人均纯增收5000元以上;拥有传统的特色资源金槐的全州县,种植金槐的面积已达17万余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该县白宝乡金槐种植亩均产值8400元,亩均效益都在7000元以上。

  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我市按照中药材优势区域规划布局的思路,科学规划,组织和协助制定了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微观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把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当作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点工程来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基地,重点加强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扶持。目前,全市单一品种的300亩连片中药材基地有128个,300亩以上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68个。通过龙头企业对药材原始产品的加工、提取和研发,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拉动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种植与加工的双赢。

  据了解,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我市还组织了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市农业局、市科委以及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等多部门加强科研协作,通过项目研发,提高原料生产基地科技含量,有效地提高了桂林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