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5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欧阳利环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依托石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打造“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大理石-新型材料”新型产业链,生产大理石板材、工艺品、重钙粉体产品及人造大理石、环保涂料、碳酸钙母粒、编织袋等碳酸高粉体下游产品,产业集聚平台初显,形成了基础原料加工、下游产业衔接、配套产业促进的产业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内碳酸钙产业共有企业568家(含规上企业33家),其中,矿山开采企业56家、板材工艺品加工企业372家、碳酸钙粉体企业91家、下游企业38家、配套及物流企业11家。

 

  “石材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企业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平衡。”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材是资源性产品,需要节约合理使用,需要产业链的合作与互动。

 

  日前,记者在亚太粉体公司看见,装载货车正在运送大理石原料,工人们正在忙着建设二期厂房和安装设备,厂区内一片繁忙的景象。该公司工作人员秦莉介绍,目前,其公司主要生产岗石和粉体,产品能远销华南、华中、华北区域。“虽然公司生产的粉体能够满足岗石生产,但是若想做高端的岗石产品,则需要更精细的粉体。”秦莉介绍,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超细粉就不能自给自足。然而,庆幸的是,园区内的科隆粉体等一些粉体龙头企业就能够提供目数较高的粉体。“你想要什么样的粉体,都可以在基地的企业找到,不需要到外地进购,不仅大大节省了东奔西跑的时间成本,还会降低各种费用。”

 

  “我们的产品具有白度稳定、流动性高、分散性好及遮盖性强等特点。”科隆粉体有限公司的企管部经理陆元鸿介绍,该公司年产近80万吨的超细粉,由于产品的质量好,园区的部分岗石企业都从该公司购买,该公司的产品基本能满足当地岗石企业的需求。据悉,该公司主要生产的重质碳酸钙产品,属于无毒无味的环保新材料,可应用于涂料、油墨、胶粘剂等行业。

 

  据悉,科隆粉体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万吨级均化站已于去年4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均化站使用后,意味着可从源头有效减少原料色差,稳定原料的白度,从而提高重质碳酸钙产品的质量,为客户提供更稳定更优质的产品。

 

  然而,作为碳酸钙产业链末端的新型材料生产公司,则是对上中游企业最大限度“利用”后剩余的边角料、尾渣、废浆等重新回收后,施以循环新技术再生产而衍生出新产品,起到了拉伸产业链的作用。

 

  在兄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的厂房里,记者看见一袋袋的涂料成品和桶装油漆整齐地摆放着,涂料原料的搅拌机正不停地作业着。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借助于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的大理石边角料,并与广西地产的松香酯混合配制生产环保型路面标线涂料,期间不产生任何废渣废气,符合了绿色环保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有效延伸了碳酸钙发展的产业链,实现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环保、优质、高效、节能”是我市石材行业未来发展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创新及引进新的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出材率;同时需要发挥产业链各段自身的资源、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地优势,使石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做到环保与效益共赢,最终实现整个行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我市碳酸钙产业发展良莠不齐,产业链的各端需要抱团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我市近年来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培育了科隆粉体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持续创新型企业;同时,进一步加快碳酸钙产业技术平台的建设,已与中国科学院、广西科学院围绕碳酸钙产业关键技术建立科技攻关平台,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技术交流合作机制,努力为我市碳酸钙产业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