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徐莹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当前,随着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旅游业和工业发展均进入转型升级期:一方面旅游业面临着提升旅游档次和品质,丰富旅游内涵的新课题;另一方面,工业则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大命题,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已是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桂林旅游业与工业逐渐融合发展,促进了工业旅游这一新的旅游模式的诞生,让游客从中能够得到新的体验,并积极推动全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失为一条双赢的发展之路。

  作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近年来,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老厂房进行改造,并架空修建了参观通道,推出“全生态啤酒之旅”,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近日,记者在采访这家公司时,在讲解员江笑越带领下亲身体验了一次工业旅游。记者沿着参观通道首先来到糖化车间。这个车间主要制作麦芽汁,先用设备将大米、麦芽等原料粉碎后,输送到糖化锅内,将淀粉转化成糖分物质,使其内部的营养成分分离出来,以达到下道工序的加工要求。记者注意到,这个车间是自动化车间,设备也是封闭式的,通道则留出了4米宽,方便游客行走。

  接着,记者来到发酵车间。虽说是车间,但却是露天的,中间是一条参观通道,两侧整齐地立着120多个高约20米,直径6米的酒罐。为了美观,许多新的酒罐外壳是用彩钢板制成的。“这些酒罐用于存储发酵液。采用彩钢板作为储存罐材料,不仅可以防止生锈,而且游客在参观时也会觉得比较美观。”江笑越说,位于发酵车间旁还有一个宽敞的展示凉亭,里面摆放着酵母模型和一个约1.5米高的发酵罐剖面模型。“模型可以让游客对发酵罐内部有直观了解。”

  在包装车间,则是全自动化生产线,步入其中如同进入了罐装啤酒的海洋,让人惊叹于现代工业的壮观……在参观车间的过程中,目及之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和完善的电脑操控。而工厂里那幽幽酒香更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漓泉公司啤酒文化展馆中,江笑越详细介绍了有关啤酒的历史、文化。参观结束后,她还专门请记者喝了一杯生啤,感觉颇为畅快。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厂区里所有能看得到的屋顶,都种满了植物。江笑越说:“屋顶花园不仅丰富了人们参观游览时的视觉效果,而且在调节气温、防止污染、提高建筑隔热保温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效果较好。”

  据介绍,该公司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超过2万人,其中外国游客有上千人,占全年参观人数的5%。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工业旅游,可以让游客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体验到一次全生态之旅,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啤酒的质量值得信任,所带来的宣传效应十分明显。”

  如果说燕京漓泉更重视的是让游客体验现代工业文明,那么,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象山酒窖则是为桂林酿酒历史和文化而建立的工业旅游点,它较接近于工业旅游概念中的工业遗产旅游。

  2007年,三花酒博物馆在象山景区内落成。这是一个免费的景点,当年就接待了游客29万人次,越来越多外地人开始了解三花酒。“三花酒博物馆的宣传效果令我们惊讶,经过一番筹划,我们决定把象山酒窖整体打造成一个工业旅游景点。”桂林三花公司相关人士说,按照这一思路,桂林三花将象山酒窖每年的新春开窖仪式正式面向市民开放,并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媒体、摄影爱好者参与,提高酒窖的知名度。接着,公司又将象山车间面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了解三花酒的酿造过程。

  随着象山酒窖名气的增大,这里也成了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该人士说:“开展工业旅游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带动了品牌的提升和销售收入的增加。我们趁势推出了一批中高端酒,逐步得到了市场认可,三花酒在公众眼中也摆脱了低端酒的形象。”

  据统计,今年1—11月,三花酒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目前,该公司在正阳步行街又新开了一家三花酒博物馆,以宣传桂林三花酒文化。

  “发展工业旅游,为桂林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同时大大丰富了我市旅游项目和内涵。工业旅游点与周边景点连接成线,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工信委相关人士认为,作为国际旅游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桂林的环境保护责任重大。我市正全力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在此背景下,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加大。受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一些传统产业如手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等逐步走向衰败。要扭转传统产业的衰败,发展工业旅游无疑是一条值得选择的思路。“工业旅游在旅游业与工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它既为丰富优化我市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开辟了广阔空间,又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提升工业企业社会形象、增加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