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1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李明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如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今年全国“两会”释放出了“大道至简”的信号。作为处在改革最底层的乡镇政府如何做好服务,真正放手让市场来主导农民参与改革实践,八步区仁义镇做出了尝试。且看——

  “小桂林”共和村改革再试水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作为处在改革最底层的乡政府,又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新常态下的新作为呢且看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在参与改革实践中,摸索出“自我发展”模式给出的答案。

  在当地,有“小桂林”美誉的仁义镇共和村,2012年被列为八步区贫困村,贫困人口2710人,旱地784亩。从2008年至今,发展的种植产业有:糖料蔗、免耕马铃薯、圣女果、百香果和砂糖橘,但最后坚持下来并成为“致富果”的,是村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百香果和砂糖橘。自2013年4月试种,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就辐射带动9户农户种植百香果规模达到150亩,20户农户种植砂糖橘规模达400亩。

  其实,共和村人选择产业的过程,交了不少学费,走了不少弯路。“我们村干在带头调整产业结构上,做过很多尝试。”该村党支部书记唐徽武最有发言权。2008年,政府发动种植糖料蔗。这一年,镇政府落实给共和村150亩的——种植任务,唐徽武自己带头种了80亩。到2012年,该村糖料蔗种植规模达到巅峰500多亩。“但糖料蔗经济效益低,价格受市场波动大,这两年连续亏损,许多承包户自主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糖料蔗产业计划破产,2012年秋,唐徽武又从农业部门推出马铃薯补助项目看到了希望。该项目由农业局牵头,在全区大力推广冬季马铃薯种植。实行种苗免费发放、技术全程指导的扶持政策。唐徽武找政府、托后盾单位帮忙跑项目,争取到200多亩的试种项目。本以为可以大干一场,结果2013年一场最冷霜冻降临,造成大面积绝收,而且当年马铃薯价格跌至4毛钱一斤,成了亏本产业。

  让村干和农户不甘心的,还有圣女果。2013年5月,唐徽武又把百色田阳镇的农业支柱产业——圣女果引进来。“当时我们看到圣女果在百色经济效益很好,每亩产值高达1万元,田阳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就靠它发家致富。”共和人对这个“黄金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得到市、区农业局、区扶贫办等多部门技术、资金倾力帮扶,农业局还组织部分村民到百色实地考察取经,并派出农技师到农田地头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正当圣女果在地里长势哇哇好的时候,2013年冬那场冰冻霜害,让种植户的致富梦瞬间变成一场空。共和人如梦初醒,原来百色四季无霜冻,这里的气候是不适宜种植圣女果的呀!

  接二连三的尝试失败,让共和村人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发展村部经济,最主要是靠自己。意识到在种植上要担负两个风险,一是气候风险,二是市场价格风险。盲目依赖部门扶持政策,而忽略市场因素,不进行变革,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在一片青黄不接、水淹甘蔗地上,共和村团支部书记黎志旺动手掰下一节发霉的糖蔗,有些无奈:“这是我特意留下的一块失败地,给村民做个历史记忆吧。”黎志旺介绍,2011年他种了300亩糖料蔗,第一年盈利2000元/亩,第二年亏损13万元,第三年将部分甘蔗地改种圣女果、马铃薯、芥菜,结果又亏损七八万。“我们几个村干都把做运输队赚到的钱投到农业种植去了,即使尝试了失败,谁也没有气馁,我们坚信农业能致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村民找到一条致富路。”

  2014年春节,几个外出务工的青年回村夜谈,有人无意间谈到百香果收益快、营养价值高,城里人爱吃这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尝试种植百香果,就成了共和村人培育支柱产业题中之意。有了前几次失败的经验,黎志旺和村党支部副书记柳德坤这次没有惊动政府部门,而是和部分村民代表,自发到外地考察,对百香果种植的气候条件、市场前景及销售途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了解。经过评估,尽管每亩需投入4000至5000元高成本,第一年试种还是达到了150亩,结果仅7个月就收回成本,并开始盈利。“4月种植,6月挂果,从去年6月到今年3月,天天都有果采摘,这为我们村打造生态观光走廊提供了样板。”“目前的销售模式除了网上售卖和经销商订购外,尤以现摘现卖模式推广最受游客欢迎,这等于给我们村生态游打了一个活广告。”“现在每到周末,从各地涌入的游客或三三两两或拖家带口在百香果基地里采摘一番”“摘累了就去该村的著名景点‘鱼影江村’大塘边、广西名井之一的蟹眼井、明朝时期古碑文、抗日石雕爱国标语这些景点走上一圈,感受当地浓郁的乡贤文化特色,别有一番情趣。”几个村干围坐在一起讨论收获到的成果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谈开了。在谈到对未来的筹划,唐徽武心中有了一盘棋:“下一步,我们一是联系科协成立百香果合作社,壮大产业规模,拓宽销售渠道;二是计划以村集体名义争取部门帮扶+自筹方式,总投资25万元,扩大发展百香果产业,按每亩产值7000元计算,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加32至40万元,用于改善村部环境建设。”

  目前,该村有3个百香果种植基地建立党员带富工程,实行“一对N”的技术帮扶指导。此外,村民自行发展有400多亩砂糖橘产业,按照去年市场价,种植50亩净赚100万元。如此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他村纷纷自行调整农业结构,把产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农作物改种上抗霜冻、市场前景无忧的砂糖橘,现全镇砂糖橘种植规模达7000多亩,当地政府将该产业纳入万亩砂糖橘工程规划,把农民创业带富的积极性激活起来,将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的总量和产量上冲到一个高度,形成一个大的气候。“基层政府如何放手让农民参与到改革实践中”该镇一名主要领导对此做出了解读:“我们一边放手让村里根据市场需求自行摸索发展适合本村致富的农业经济,一边做好技术帮扶和跟踪指导;一边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部环境整治力度,一边将形成规模的产业纳入政府发展目标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发展成熟的产业成立各类合作社,用市场运作手段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和壮大规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