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周红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 发展遭遇瓶颈,考验农房抗风险能力

  “尽管相比以前,现在农房保险保额有了较大提升,但仅1.5万元的保障程度仍难以满足农户重建住房的需要,且由于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进行约束,因此,部分赔款还不能确保完全用于住房重建。但另一方面,要提高保险保障水平,保费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这又远远超过了各级财政的承担能力。”面对当前政策性农房保险遭遇的发展瓶颈,广西保监局一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日前,记者跟随北海市农房保险理赔查勘小组在农村进行现场查勘定损时发现,大多数倒损的农房为多年的危旧泥瓦房,受灾农民一般是生活贫困,收入来源有限。“现在重建一个2、3间室的砖瓦房,少说也得5、6万元,这对倒房户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而保险公司最多赔一万五,这中间差距还很大。”合浦县卸江村村支书陈斌瑞说。

  中国人保财险北海分公司总经理杨建告诉记者,农民保险意识、风险意识比较薄弱。近年来,虽然业务员一直在各村屯向农民宣讲保险知识,大力推广农房政策性保险,但效果甚微。“如农民自愿掏2元钱,农房就可增加3000元的保障额度,但是却几乎没有农民愿意交这个2块钱。”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保险公司人力物力不足、农房标的摸排困难、农户基本信息不清等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北海是“威马逊”台风后农房倒损的重灾区,最初有5万多户农房报损。“由于报损数量巨大,区公司从全区调集人手、车辆到北海开展查勘定损,希望能尽快全面铺开工作。”杨建说,“但是不久我们就发现,各地重复报损的比较多,有之前报案定损后没有修复的、有无人居住的、有不在规定理赔范围的等各种情形,仅就摸排农房标的就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极大延缓了救灾进程。”

  与此同时,大自然灾害的频发、巨灾保障制度的缺失,也让保险公司不堪重负。广西保险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2012年至2014年,广西连续遭受多个热带台风的影响,2012年农房保险简单赔付率达到112.6%,2013年赔款金额也达到1.24亿,大灾巨灾的发生对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目前巨灾保险体系缺失的情况下,连年亏损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不利于农房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