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

    200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强化配套各种有力措施,使广西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广西县域经济十年发展基本情况

  1.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明显提高

  2002年,广西全区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739亿元,其中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县(市、区)的只有3个。2011年,广西县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区91个县域单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23.09亿元,是2002年的4.3倍,其中,县域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的县(市、区)有60个,超过100亿元的有26个,超过150亿元的有11个,超过200亿元的有3个。

  

  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广西县域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2~2010年全区县域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0%、8.2%、12.5%、14.8%、13.5%、16.8%、20.63%、13.3%、15.1%。2011年,受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生产要素制约以及价格水平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广西县域经济总体增速放缓,为10.1%;但仍有28个县经济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临桂县、苍梧县、兴安县、横县4个县增速超过20%,分别增长21.3%、20.5%、20.3%和20.1%。从14个地级市看,南宁、柳州、防城港和来宾4个地级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分别增长15.4%、13.4%、14.3%和14.4%。十年间,广西县域经济年均发展速度达到13.2%,比广西10年全区经济年均增速12.7%高出0.5个百分点。

  

  2.县域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

  2002年,广西县域财政收入为124亿元,县域平均财政收入仅为1.42亿元。2011年广西县域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24.5亿元,是2002年的4.2倍;县域平均财政收入为5.76亿元,是2002年的4倍。2002年,县域财政收入超过4亿元的只有1个,超过3亿元的只有5个,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的只有23个。2011年,广西91个县域单位的财政收入全部超过1亿元,实现广西县域财政收入历史上首次“亿元县”的全覆盖。其中,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的83个,超过3亿元的69个,超过5亿元的48个,超过8亿元的24个,超过10亿元的有14个。

  3.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断增强

  2002年,广西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到400亿元;200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投资总量达到1194.77亿元;2007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投资总量达到2102.09亿元,是2002年的5.55倍,占全区投资总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45.4%上升到2007年的70.8%,提高了25.4个百分点。2011年,广西县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7269.3亿元,比2010年的5668.01亿元增加了1601.3亿元。从增幅上看,200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2006~2008年每年增加500亿元以上,2009~2011年每年增加1000亿元以上,表明广西县域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4.县域经济结构调明显优化,工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2002年,广西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41.7∶25.2∶33.1。2011年,广西县域经济三次产业比为24.7∶46.9∶28.4,其中第一产业比2002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2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4.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显著增强。

  2011年,广西县域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84.83亿元,比2010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75.41亿元,比2010年增长14.1%;其中,工业增加值为3018.41亿元,比2010年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62.86亿元,比2010年增长8.1%。全年广西县域经济三次产业贡献率为12.6%、63.5%、23.9%;其中,工业对全区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6%,比2010年提高4.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

  

  5.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获得更多实惠

  2002年,广西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3元,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5元。十年来,广西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民生投入继续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98元,是2002年的2.9倍;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27元,是2002年的2.48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极大活跃了农村投资和消费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县域消费的快速增长,为县域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十年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全国许多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广西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可支配财力弱、特色支柱产业少、弱县过多、强县不强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土地、能源、人才、科技、体制等方面的瓶颈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二、广西县域经济十年发展基本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为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六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不仅成立了自治区县域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区县域经济工作的领导,而且出台了《关于开展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评比表彰活动的决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开展扩权强县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而保证全区县域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不断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进一步优化县域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年来,广西在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牢固坚持“强二、优一、兴三”的发展思路,巩固优化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三次产业的协调带动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全区各县(市、区)结合自治区下发的《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推进县域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做大做强县域工业。二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全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各县(市、区)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优化升级,使全区农业整体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大部分县(市、区)不仅集中力量把县城做大做美,也加快了农村人口城镇化,把鼓励农民进城、扩大农民就业放在城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引农进城的新途径、新办法,同时加快县域商贸物流、旅游文化、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

  3.全力推进项目投资建设,为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体现为项目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十年来,广西各县(市、区)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先导,选准投入方向 ,全力推进项目投资建设。各县(市、区)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大项目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千方百计激活民间力量,聚集各方资金和力量,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大力扶持园区建设,使项目、技术 、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有效集聚,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有效组合和解放,而且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膨胀,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新的增长点,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4.加快改革步伐,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年来,广西针对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扎实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土地和能源制度、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不断建立健全与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机制,努力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5.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通,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这是党中央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县域承载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责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战场。十年来,广西在县域科学发展过程中,着力于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大胆试验,坚持以和谐共赢的思路指导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开创了全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十二五”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思路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更是广西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广西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为此,广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发挥县域比较优势,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农产品加工、特色资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发展与大中城市、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工业强县。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建设原料生产和加工基地,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推进县域企业重组改造,培育壮大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改善县乡镇农贸市场设施。深化县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选择一批重点镇开展扩大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培育更多经济强县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力争实现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新突破”。2011年11月,广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又提出了“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目标任务:“打造一批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的经济强县”。

  根据自治区的部署,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广西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广西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区县域经济总量超3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15亿元的县(市、区)力争3个以上;县域经济总量超2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2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力争15个以上;跨入西部百强县由现在的6个增加到12个;力争至少有1个县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广西县域经济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及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广西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十二五”规划》已经通过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同时,广西正将研究出台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区各地市、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纷纷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区已经掀起“培育发展经济强县”高潮。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广西县域经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