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1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刘伟 何伟 黄浩铭 孙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命河田园风光(2016年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新华社南宁6月10日电 在广西柳江畔的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污水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最后变得清澈。

  公司党委副书记韩宗桂说,柳钢已建成4座废水集中处理站及配套水循环处理系统,吨钢耗水量由21年前的54吨降至目前的2吨。

  柳江的干流西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接粤港澳,在广西境内流域面积约20.2万平方公里,聚集全自治区约80%的市县和约90%的人口。

  市民在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内游玩。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近年来,西江沿江市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努力打造西江生态防护屏障。今年一季度,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广西6个市位列前10名,它们均在西江流域。

  在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里,绿植、鲜花组成的层层“梯田”吸引许多游客。而几年前那考河还是一条臭水沟,沿岸有几十个污水直排口。

  “南宁投资约220亿元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原有38段黑臭水体河段已消除黑臭,形成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曾鸣说。

  百色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百色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姚宗林介绍,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19个,5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资源丰富,2020年森林覆盖率72.8%,是国家森林城市。

  长洲水利枢纽的鱼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麦凌寒 摄

  红水河过去由于含沙量大、河水呈红色,被称为“红水河”,如今红水河变身“清水河”。在河池市天峨县,红水河沿着高山峡谷穿城而过,河水清澈,两岸绿树青山倒映其中。天峨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武俊说,目前全县两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及以上标准。

  在严格落实禁渔制度的同时,西江流域各地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长洲水利枢纽建设了总长1.5公里的鱼道,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鱼道运营维护、采购鱼苗等,10多年来每年有数万尾鱼依托鱼道洄游至上游水域。

  5月8日,在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增殖放流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在投放鱼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大藤峡工程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为保护鱼类生存栖息,工程建设方探索建设仿自然鱼道,设立鱼类增殖站及保育中心。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移民部高级工程师廉浩说,仅去年公司就投放鱼苗260万尾。

  西江流域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康养”新兴产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2020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640多万人次,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是2020年同期的1.5倍以上。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如今,西江沿岸一些地方生态工业发展迅速,绿色工厂、绿色工业链和绿色园区等如火如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柳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方华说,当地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发展战略同规划、同实施,加快企业循环化改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均超90%。

  同时,广西还取消了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凌云、乐业、凤山、东兰、金秀、天等、三江、龙胜等8个县的GDP考核。“生态立市”“生态立县”成为多地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各地深入开展“督政治污”,不仅治理了环境污染,还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柳州、来宾、河池3市建立“柳来河一体化”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机制,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立都柳江流域市(州)级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

  柳州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柳州现有市、县、乡镇、村四级河长超过2000名。截至去年底,河长们已巡逻江河30多万次,解决非法占用水道和垃圾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1020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