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创业先锋进校园推动校企合作。
 
  南宁市地税局创业指导专家现场为创业者解难释疑。
 
  创业指导专家为农民工进行创业政策培训。
 
  大力宣传基层创业典型。
 
  南宁市定期集中研究解决创业难题已形成制度。
 
  南宁市为各县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队授旗。
 
  创业先锋进校园。
 
  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
 
  独具特色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一条街。
 
  “两岸四地”大学生进行创业文化交流。
 
  女企业家进行创业项目展示。
 
  创业服务进社区。
 
  创业项目推介会现场。
 
  积极开展创业示范基地评估。
 

  南宁,在风生水起中承载着无数梦想和希望的创业之城,涌动着改革开放、赶超跨越的阵阵春潮。

  如果说绿树和江河赋予了南宁人宜居的环境,那么沿边沿海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则使这片广袤大地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2009年2月,南宁市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这座绿树环绕、秀水长流的美丽城市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再次扬帆起航,破浪前行,开始了打造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创建之路。

  从2009年至今,南宁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建设,和许许多多勤劳质朴、勇敢创业的南宁人一起开拓,一起拼搏,使创业的种子在这片热土更加广泛地播撒开来,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了累累创业硕果。2009-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新增私营企业3.19万户、个体工商户8.35万户;培育创业带头人46名、创业孵化基地45个、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185个、创业示范社区24个、创业示范基地14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品牌基地30家、规模以上返乡创业经济实体1667家;参加创业培训1.99万人;开发采集创业项目6540个;组建了一支260人的创业指导服务专家队伍。

  对南宁老百姓来说,“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创业行动。对南宁市委、市政府来说,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远不止是一次活动,更是扎扎实实的惠民举措,是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倍增。

  政策扶持 创业繁荣

  南宁市委、市政府深知,没有良好的创业扶持政策,就不会有创业环境的改善,不会有“百花齐放”的积极创业形势。

  消除创业壁垒、降低创业门槛、融资中小企业……近年来,南宁市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政策体系,在全市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

  只有突破,才能开拓。南宁市围绕全民创新、全民创业的主题,在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创业补贴、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研究出台了40多个促进创业的政策性文件,调整、修改、完善的政策多达22个,形成了促进创业工作的政策体系,覆盖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水库移民、残疾人、复转军人和退役士兵等各个群体。

  创业条件更加宽松。各级各部门积极清理、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在市场准入上放宽,在发展上放开,在管理上放手,城乡劳动者参与创业的途径更加便捷。

  扶持创业更加优惠。政策门槛降低了,享受待遇提高了,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可以享受到一次性创业补助、培训补贴、社保补贴、鉴定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系列优惠政策。

  金融服务更加到位。市人社局、工信委、工商、税务、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和创业者牵线搭桥,形成了多渠道融资扶持创业的新格局,有效为企业和创业者解决了融资困难。

  参与群体更加踊跃。通过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力度,城乡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群众创业激情高昂。

  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者加入到南宁创业大军中,发展成为活跃经济、带动就业的生力军。

  为帮助微型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南宁市还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创业平台的作用,因地制宜建立了多个孵化基地:在广西大学等高校建立“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在南宁电子科技广场建立微型企业IT孵化园;以“青年工业园”、“失业人员创业基地”等专业园区、市场为依托创建微型企业发展基地等。它们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基本办公条件,以及各类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创业培训等综合服务。

  得益于各项优惠政策的及时推出,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时,2009年南宁有8225名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带动了3万多人就业。三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其中就有近一半人是创业者带动就业的。这些鲜活的数据,反映了南宁市城乡劳动者旺盛的创业势头,彰显出南宁市创业政策体系对化解就业压力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下一心 全民创业

  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充分就业,是南宁市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

  南宁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内成立。作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周红波那熟悉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群众中间,谈创业,解难题。

  如何为百姓排忧、为创业铺路,成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的指标和努力的方向。签下责任状,就要干实事。于是,培训“万名小老板”、建设创业街、新增就业岗位被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市政府督办。

  没有资金,创业如何启动?为破解这个制约创业者的瓶颈,南宁市“创城”组织领导体系高效运转:市人社局降低小额担保贷款的门槛;市国资委为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市工信委为企业争取贷款;工商部门提供抵押登记和信用证明;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纷纷行动,千方百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援助。三年来,累计15.8亿元贷款资金成为城乡劳动者的“创业及时雨”。

  随着南宁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后,南宁市城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些创业计划实施情况如何?目前有何具体成效?

  为了认真落实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各项政策,更好地掌握各县区、开发区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情况,加强信息通报和工作协调,南宁市创新举措,建立实施了“创城”联络员制度。

  历数近年来南宁市“创城”工作的一步步脚印,在全社会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合作和分享的案例比比皆是。创办电子厂带动就业的返乡青年韦大干、从返乡农民工干到总经理的陈远充、创办助农种养技术示范养殖场的方谊等,许许多多创业青年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成为众多创业者学习的榜样。

  西乡塘区东博五金机电城、青秀区青之秀甜瓜示范基地等一批批创业示范基地,成为南宁市创业的强力助推器。南宁六景工业园、隆安县凤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南宁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南宁-东盟开发区青年工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一个个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南宁市孕育创业、成功创业的温室和母体。

  南宁市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过程中,市领导全力推动,各部门全面落实,老百姓投身创业,创业者们共同分享和合作,上下一心,步伐协调一致,全民创业成为绿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业培训 夯实基础

  如果说创建创业型城市让广大创业者看到了希望,那么创业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是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的那双翅膀。南宁市在创建创业型城市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建设,将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为创业者做好培训服务。

  如今,创业培训已实现制度全覆盖,全市参培人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09-2011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99万人,培训合格1.9万人,培训合格率95.4%。

  为了让更多人成功创业,南宁市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万名小老板创业培训计划”、高校毕业生SIYB创业培训、返乡农民工大户带动培训、农技人员上门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技能培训纷纷出炉。南宁还在广西率先开展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建立微企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为了让更多人投身创业,一场场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演讲、风采展示,一个个公益创业计划、典型表彰会、成果展示会、先锋进校园、短信传万家、培训推广课、创业者沙龙,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劳动者“我要创业”的激情。

  为了让更多基地孵化创业,南宁市重点培育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三类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政策咨询、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服务。

  南宁市规定,凡符合政策规定的培训对象都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面对不同群体,在不同创业阶段的不同创业需求,“菜单式”培训、以培训基地辐射带动创业者、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等丰富的培训方式,为南宁市创业者传递出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希望信号。

  “看单下菜”为不同对象服务。如人社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微企业主、高校毕业生、服刑人员等群体有针对性地举办创业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团市委和市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联合举办60多期“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水产畜牧“理论辅导+经验演说+实地参观”创业培训班。横县、马山、隆安、上林和邕宁、良庆等县区针对返乡农民工“靠山近水”的特点,结合特色产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培训与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有效对接,推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西乡塘区、兴宁区、江南区等城区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贴近家庭生活、贴近社区生活的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一批富有特色的创业培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创城”至今,南宁市建立了高新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唐人文化园创意创业基地等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政策咨询、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市妇联还依托广西康之桥企业、南宁百佳汇商场管理有限公司、金源CBD现代城等,成立了妇女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完善服务 搭建平台

  创业需求在哪里,创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从城市到乡村,南宁市的创业服务体系成为城乡劳动者最可靠的依托。打造基层创业服务平台、组建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形成创业项目推介机制、培养示范基地和孵化基地……一系列新型举措成为创业型服务体系的新亮点。南宁市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为创业者在小额担保贷款、经营场地、税费减免、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及时服务,搭建了良好的创业平台。

  2009年,南宁市在全国率先全部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屯,四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使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服务“一竿子”插到基层。

  南宁市还组建了一支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部门业务骨干等260人组成的创业专家队伍,开设创业咨询服务专线,实行专家轮岗“坐诊”和上门“问诊”、“会诊”制度,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特别是针对八类人员自主创业,相继成立“南宁市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服务中心”和“南宁市创业指导专家工作室”,为城乡有志创业者开办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创业培训、专家咨询、项目建设、政策扶持、办证服务等全程服务。  

  各级创业服务中心采集了涵盖一、二、三产业,并具有地方特色、适应不同群体的创业项目6540个,先后举办了100多场创业项目推介会。创业项目推介服务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成为广大市民热切关注的惠民活动。

  南宁市还创新金融平台,通过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方式,解决了中小企业、自主创业人员贷款融资难题。

  强化督察 确保实效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惠民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创城”工作的实效。如何确保“创城”工作和创业扶持政策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创城”工作考核体系,成为南宁市做好“创城”工作的度量衡、推进器。

  南宁市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指标作为全市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将“创城”工作纳入市政府督察项目,实行月统计、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强化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出台了《南宁市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绩效考核评估考评体系》,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将整个创建工作细化为21项63条考评指标。

  “创城”之路能否继往开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督促检查是否有力,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市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考评组,2009年以来,组织财政、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每年都深入各县、区、开发区,对“创城”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政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创城”工作的开展,使“创城”工作在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始终保持“方向明确、速度不降、力度不减”,让市民真正体会到“创城实打实,创业有动力,就业有出路”。

  统计报表的各项数据可真实反映南宁市全民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创业环境指数和创业环境满意率等情况。南宁市为准确掌握“创城”工作成效,建立完善了创业带动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各县区、开发区部门联动,按季上报,做好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创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了“创城”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充分发挥好创业典型的引领作用,“创城”督查考评组组织专家对各类创业典型进行了评估认定,让南宁市的创业典型“经得起考验,树得起形象,带得动创业”。在南宁市的“创城”之路上,一个个创业典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段段动人的创业故事在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流传。近年来,南宁市共树立创业典型75人,培育创业带头人46名,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致富经》栏目以《奇花异果带来的财富》为题,报道了南宁市林汉文发展火龙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典型事迹。“尊重创业、全民创业”的理念已经融进了南宁这座创业之城奔流的血脉。 

  发展中的南宁,多少辛劳,多少奉献!

  创业中的南宁,多少憧憬,多少拼搏!

  在嘹亮民歌中,创业是南宁动人的音符。

  在漫漫征途上,创业是南宁执著的信念、无悔的选择,是南宁对现在、对未来的铮铮誓言!

      (本版图文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