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新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同属于发展中国家或新型工业化国家。在环境发展领域,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我们愿意携手东盟各国,加强在环保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新道路,为实现绿色、繁荣的美好前景做出不懈努力。”10月22日上午,在2011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的主题发言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

  本论坛由自治区政府与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论坛主题是“创新与绿色发展”。举办本次环保论坛,既是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盟环境保护对话与合作的有关倡议,推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举措。自治区领导林念修、李彬,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米斯然·卡尔梅,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宾度·洛哈尼及国内外环保知名人士出席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国家政策”、“绿色创新与产业合作”等主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环保合作大计。

  李干杰在主旨发言中说,中国很重视环保问题,致力建设生态文明。希望论坛积极落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实施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充分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活动,促进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加强环境产品与环境服务的流动,扎实推进在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标志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合作,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层面交流,不断丰富合作内涵,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创新,完善环境合作机制,加强双方在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共同促进绿色发展。

  林念修在论坛上致辞并进行主题发言。他说,广西愿意与东盟国家在绿色技术研究、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先进实用绿色技术和环保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开展双边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建立节能环保技术及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机制,共同开拓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减贫、跨境地区生物廊道建设等合作,构建自然保护区网络,共同保护好区域生态环境。

  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米斯然·卡尔梅指出,中国和东盟各国应该加强在区域环境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危险废物非法越境转移、大气污染物传输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沟通与合作。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生态环境相似,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秘书长加里·特塞拉主张扎实推进在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标志与清洁生产方面的合作,通过加强区域环境能力建设,搭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示范平台”。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宾度·洛哈尼认为,绿色创新和产业合作很重要,应该推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领域对话,积极开展环境合作示范项目。

  在和谐的氛围中,与会嘉宾畅所欲言。论坛达到了既定目的:开展了环境领域的高层对话,促进了政策交流,搭建了合作平台,建立了伙伴关系。

  当天上午,论坛还举行了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启动仪式,李干杰、林念修、李彬及东盟各国代表团团长共同启动了计划。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南方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