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地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作出如下决定。
  一、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区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多区域合作蓬勃兴起,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区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给我们带来极大压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就是适应当前形势变化,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危机意识,牢牢抓住机遇,勇于应对挑战,千方百计推动发展,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十一五”头两年,全区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至2010年,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五年打基础、十年上水平”关键的三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后三年。这三年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就是要自我加压,乘势而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的发展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区考察工作时,明确要求我们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在发展理念上要有新转变、在发展模式上要有新突破、在发展质量上要有新提高。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上下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奋发有为,通过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引领我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四)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区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战略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坚持产业、交通、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

  (五)基本原则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要着眼于好,着力于快,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开辟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拓宽对外对内开放的广度,提高开放合作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相协调。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六)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按2005年价格计算,达到8000亿元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200元,比2000年翻1.5番以上;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协调性、稳定性增强。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4%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综合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7年的20.9∶40.7∶38.4调整到2010年的18∶45∶37,工业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化率达到2.2左右。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加强,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2010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一批地区生产总值或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地级市和超100亿元的县(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左右;桂中、桂北、桂东、桂西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特色经济加快发展。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89万人,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就业不断扩大,三年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全区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6%。公共体育设施明显改善。文化创新深入开展,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再降低9.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再降低5.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再降低11.5%,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比例达到9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1%和70%;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45%;生态公益林得到切实保护,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4%;全区总人口控制在5200万人以内。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农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提高到78%,100%的行政村通公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29万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依法治桂方略深入落实,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公民合法权利切实得到保障。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良好,人们的满意度和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安全生产状况好转,应急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七)坚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形成发展新思路。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要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完善发展思路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把继续解放思想贯穿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要深化对基本区情的认识,正视差距,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力争在发展阶段、发展结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上实现大跨越。要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创新求进步、促发展。要坚持开放合作,增强机遇意识,树立世界眼光,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提高开放水平。要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氛围,大力发扬积极进取精神,勇于变革、大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无止境。要把解放思想形成的共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度,为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坚持在继续解放思想中推进全民创新和全民创业。创新是发展之源,创业是富民之本、和谐之基,创新兴桂、创业富民是我区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全区开展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活动,以全民创新推动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激发全民创新,把全区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坚持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优化产业结构引领发展,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发展,以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协同拉动发展,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发展,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发展之路。

  (八)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工业由弱到强转变、农业由大到强转变、服务业由小到大转变,形成创新集约、开放融合、协调配套、持续发展的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着力推进工业化。要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工业发展模式,以发展资源加工业、现代制造业、能源重化工业为重点,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增强工业综合实力。要优先发展重点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等年销售收入均超1000亿元的七大产业,打造年销售收入200亿至500亿元的水泥建材、林浆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重点优势产业率先发展、其它产业相继跟进、各类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要抓紧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北海林浆纸、北海铁山港石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中石油钦州炼油、金桂林浆纸、龙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为打造七大千亿元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国内外上市等多种形式,扶持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实力雄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主营收入超过300亿元乃至5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以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大产业。高度重视、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造纸、小冶炼、小水泥、小化工、小矿山等。按照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要构建促进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立完善投融资支撑体系,有效解决产业、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建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落实产业发展鼓励政策,营造充满活力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建立完善创新支撑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自主研发,培育发展知名品牌,引导和推动创新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积聚;建立完善产业配套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相关配套协作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着眼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效益,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完善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实施优质粮工程,稳定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产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扩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保持甘蔗、木薯、桑蚕、林木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搞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壮大特色效益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畅通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等服务体系。大规模兴修水利,科学规划,集中财力,在全区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桂中和左江流域旱片治理,加快漓江补水工程建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村道路、能源、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着力培养新型农民,造就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服务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完善政策,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围绕与工农业配套、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中介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市政公用和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深化服务领域的改革,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服务企业改组改制,推动服务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完善服务业行为规范,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要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在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商务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加强与外商的合资合作,打造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要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要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中心城市要把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推进城镇化。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大中城市,集约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城和小城镇,打造城市群,培育城镇带,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市强镇,提高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区域发展新动力。要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要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土地,保障城市建设土地供给。要围绕建设宜居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加强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重视保护和塑造城市特色,尤其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民俗风情,形成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和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创新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培育城镇建设多元投融资主体,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九)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为龙头,尽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统筹发展其他经济区域,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港口码头、航道、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加快临海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石化、钢铁、林浆纸、核电、铝加工、粮油加工、电子信息、生物质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科学布局重大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扎实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建设,确保2009年底封关运行。要大胆探索经济区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和政策创新,探索开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途径、新办法,争创体制机制和开放合作新优势。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成为我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设若干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产业基地。桂中要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打造以汽车机械冶金为主的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桂北要发挥自然资源、高新技术以及北大门优势,打造旅游名胜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桂东要发挥毗邻粤港澳、拥有西江黄金水道以及作为广西东大门的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桂西要发挥矿产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新型有色和电力工业基地。各区域要制定完善区域发展规划。要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要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各地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分类发展,推动各区域协调互动,加强区内各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全面开放、共同繁荣。

  (十)加强交通能源建设,加快形成发展新优势。交通、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推动交通、能源产业大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优先发展交通,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要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的战略目标,加快区内陆路交通网络主骨架、沿海现代化港口群、西江流域内河港口和航道、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尽快形成水陆配套、相互贯通、内外通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出海出省出边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要多渠道筹措交通建设资金,放开交通建设领域投资,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投资者开发建设交通项目,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加大各级财政对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的投融资体制。要完善扶持交通建设的相关政策,在自治区权限范围内减免相关费税。要组织强有力的力量,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各项交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200多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实现所有地级市通高速公路,所有县(市、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6000万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6000万吨;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

  积极发展能源产业。要根据我区能源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把握能源消费增长和结构变动趋势,进一步研究制定新时期我区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以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出发点,以节能降耗提高利用为根本途径,以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为主线,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能源合作,加快推进能源形式多样化、能源来源多渠化、能源供应多元化。要加快能源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资源和环境。要坚持节约优先,深度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加快发展核电,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网络,构筑多元、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

  (十一)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注入发展新活力。改革开放是振兴广西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继续深化改革。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设置,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以及商品市场的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大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大公司大集团、向优势支柱产业和关键领域聚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决破除体制障碍,坚持平等保护物权,推进市场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健全服务体系,创新完善政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努力扩大开放合作。积极适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形势,找准承接点,构建承接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项目引进、服务、协调、督办工作机制,大规模承接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经济辐射,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深入推进多区域合作,重点加强与东盟、港澳台的合作,拓展与日韩欧美的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西南地区经济合作,务实推动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影响力,提高经贸成效,完善合作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我区优势特色产品的出口,促进对外贸易增量提质。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积极引进中央大型企业、区外民营企业和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加大“走出去”步伐,培育壮大和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龙头企业,坚持境外资源开发与拓展市场相结合,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境外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和工程技术承包。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制定和落实各项亲商、安商、惠商的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积极研究制定“飞地”经济政策,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调动各方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十二)坚持以人为本,开创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社会和谐稳定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保证。要努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见到新成效。

  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区各族群众的科技素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全区范围内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制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加快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重点抓紧安排好受灾群众、贫困群众、低收入阶层、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推进大石山区五县、桂西五县和边境八县(市、区)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及农村危房、茅草房、木板房改造,支持水库淹没区开发建设,改善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和形式,使人民群众能够依法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定期开展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接访活动,集中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落实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正确处理好民族、宗教、阶层等方面的关系。深入开展“平安广西”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高度重视与确保安全生产,严格落实责任,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厂务、村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眼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山川秀丽的生态环境,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大优势保护好、发挥好。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措施,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确保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

  四、加强对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组织领导

  (十三)加强党的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要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内容,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力度,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人才队伍。特别要创新吸引人才的环境,建设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急需人才的引进。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要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工作,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为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十四)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把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好。要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将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任务,逐项落实目标、落实进度、落实责任,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时限明确。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实现。

  (十五)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激励干部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引导干部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豪迈的气概,投入到改革发展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找准问题,认清差距,拿出推动发展的新办法、新举措。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主题,继续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为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十六)严格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把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在注重考核经济发展指标的同时,注重考核反映民生、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督查制度,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进展情况。

  自治区党委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乘势而上,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努力开创广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