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张华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承包100多亩冬闲田种植马铃薯,以每亩1500元来算,应该有1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3月24日,在马铃薯地旁,武鸣县城厢镇农民李芝兰一边指挥民工装车,一边高兴地向记者算账。

  武鸣推动秋冬种生产朝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让农民赚了个盆满钵满。全县完成秋冬种2万公顷,其中马铃薯8000公顷。种植户人均可增收400多元。

  该县成功打造3个示范基地:以双桥、太平、仙湖、锣圩、陆斡等镇为中心的1200公顷高产马铃薯和免耕马铃薯示范基地,以府城、宁武、城厢等镇为中心的食用菌示范基地,以双桥镇平稳、平陆、孔镇村为中心的100公顷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同时,各镇均建立1至2个34公顷冬菜示范片,种植50亩以上的农户达1000多户。锣圩镇仙山村经济能人潘志忠2005年种植100亩马铃薯,大赚其钱之后,2006年又种67公顷,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很多村民纷纷上门取经,带火了马铃薯种植,全镇连片种植667公顷。

  技术是秋冬种生产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几年来,该县各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县土肥站负责施肥试验,推广中心负责免耕和常规栽培试验,种子站负责品种引进及品种对比试验。通过试验,选出了适合武鸣种植的品种和方法,为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种植过程中,该县积极邀请区市领导、专家,派出县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累计举办培训班300期,受训群众5万多人,让农民变成了秋冬种专家。

  为避免货贱伤农的情况发生,该县多管齐下寻找市场: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联系客商,确定品种,实行订单生产;动员县镇流通办、流通协会、流通大户、经济能人参与流通工作;完善“绿色通道”,确保销售渠道畅通无阻;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深加工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在该县二级公路双桥路段记者见到,10多个马铃薯临时收购点前人头攒动,一派产销两旺的热闹景象。来自武汉的刘老板告诉记者,他从春节前已驻扎在这里收购,每两天发一车货,价格保持在每公斤1至1.2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