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莫艳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成为全国第十一个突破千万吨大关的省区
去年,我区发展散装水泥创造的
综合经济效益达5亿元


  最近召开的全区散装水泥工作会传出消息,去年我区散装水泥供应量首次超过1000万吨,达到1253万吨,同比增长28%,水泥散装率约为36%,成为全国第11个突破千万吨大关的省区,散装率亦名列西部地区前列。

  据自治区散装办主任黄宗武介绍,去年我区有13个地级市超额完成全年供散任务,其中贵港市增加量最大,净增180万吨,崇左市增幅最大,增长率达153%;全区预拌混凝土也有较大发展,全年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完成676万立方米,同比增加140万立方米,增长26.15%。

  发展最快的南宁市近6年的散装水泥累计供应590.6万吨,年供应量从2000年的18.5万吨发展到2006年135万吨,年均递增105%,水泥散装率也从2000年的14.16%上升到2006年的45.75%,2005年,南宁市被商务部授予“全国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市”荣誉称号。国家重点扶贫县巴马瑶族自治县,推散率也由2001年的15%增加到30%,成为“全国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示范县”。

  散装水泥因节材、环保、质量好而被视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产品。进入新世纪,我区散装水泥量年增长率年均在30%以上,尤其是在使用环节和重点工程项目,散装水泥已形成了基本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制品等已普遍使用散装水泥。

  自治区经委副主任李万富称,我区散装水泥量和率的大幅度增长和提高,得益于华润、海螺水泥集团的企业相继投产。预计到2010年,我区水泥产量达5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占全区水泥总量的80%。水泥工业结构的优化,为散装水泥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快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拉长了水泥产业链,促进了建筑施工现代化水平,激活了新的生产方式,还带动了水泥物流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黄宗武介绍说,散装水泥的普及,一是加快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根据国家的要求,新建、扩建、改建水泥生产企业,新增散装水泥供应能力必须占新增水泥总产量的70%以上,在政策的调控下,我区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速,其生产的水泥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立窑水泥生产线将逐步退出市场。到去年底,广西已建成新型干法线17条,年生产能力1960万吨,所占比重达35%。

  二是拉长的水泥产业链。华润公司在南宁、北海建立了3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华宏公司也建立和混凝土搅拌站;巴马广厦公司建立了水泥砌块厂,许多企业甚至个人都围绕散装水泥谋发展。在巴马,号称“巴马第一砖”的黄铁谋,2000年创办散装水泥小砌块厂后发现这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立即在5个乡镇建起了5个小砌块厂,月收入高达5万多万元;年仅27岁的黄尚坚起初只投入10万元办起一个小砌块厂,尝到甜头后,立即多方筹资,投入100万元购进先进设备,办起小型小砌块厂,年产小砌块1000万块以上,现在已跻身于巴马十佳经济能人行列。

  三是带动了水泥物流的发展。鱼峰、华润公司一年有近400万吨散装水泥通过西江运往广东,散装水泥的发展带动了西江散装水泥运输业兴起。

  四是促进了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有40家混凝土搅拌站,年生产能力已达1500万立方米,大都混凝土公司建有5座混凝土搅拌站,去年产销量达164万立方米,逐步形成集团化规模。预拌混凝土发展不仅加快了建筑施工速度,成就了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也增加了税收,去年仅商品混凝土一项全区就增加税收1.1亿元。而与之相关的专用装备也随之兴起,广西柳州运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相关装备生产、企业生产的散装水泥专用汽车、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等产品销售量大幅增加。据统计,去年,我区发展散装水泥创造的综合经济效益达5亿元。

  李万富分析认为,未来广西散装水泥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一方面我区为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中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正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中国和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此举将极大推动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我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在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幅在20%以上,建设规模空前宏大,水泥消费量将成倍增加。据专家测算,近年我区主要城市水泥用量,南宁每年消费500万吨,柳州300万吨,桂林200万吨,其他城市用量也大幅度增加。

  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散装水泥带来历史契机。农民建房和城镇化的扩展,新建、改建乡村公路、水利设施等,有力地促进了散装水泥的市场需求。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