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1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谌贻照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工业产值跨越千亿雄关,柳州迈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起点;完成“1692”目标后,柳州人民又凝聚力量挺进新型工业化。在旌旗猎猎的柳州工业大军中,我们看到五股充满活力的力量在一路领先,他们一路大踏步走来,步履那么稳健。柳州市市长陈向群将之称为柳州工业发展的“五大特色”。这“五大特色”正汇成一股推动柳州工业化的合力——柳州创造。

  快而省:“柳钢特色”显出大气魄

  2006年12月26日,在鲜花彩旗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柳钢体育馆,柳钢总经理梁景理宣布:该集团2006年铁、钢、材三大主要产品齐上500万吨台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加上非钢产业收入已达到215亿元,成为广西首家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这一串闪光的数字凝练出让国内外同行为之赞叹的“柳钢特色”:快而省的装备改造,高质量大气魄技术提升。

  2001年至2006年,柳钢全面实施“淘汰落后”的技术大改造,5年产能新增了500万吨。按常规,如此规模的产能提升要耗资至少150亿元左右,而柳钢只花不到80亿元,节约超过40亿元。柳钢的领导班子很自豪:“我们把技改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有这样一个细节可为“快而省”发展的“柳钢特色”做最生动的注脚——澳洲BHP公司的冶金专家在参观柳钢7号高炉时问:“建设工期多长?投资多少?”柳钢总经理梁景理答:“6个月,投资2.6亿元。”这些专家们快速核算后惊呼:在澳洲建设这样的高炉没有18个月是拿不下来的,而且投资是柳钢的2.5倍。

  产品开发系列化:柳工笑看国际风云

  2004年,卡特收购山工;2005年,凯雷掌控徐工;2006年,沃尔沃鲸吞临工。所有这些事件表明,一场来自于跨国公司的狂风暴雨式并购将席卷中国大地!

  但是,任凭风吹浪打,矗立在柳州青山绿水间的柳工岿然不动。这个始终“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广西本土企业一直在持续不断做一件事情: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系列产品的开发,一边挺胸捍卫国内市场,挥臂推开国际市场的铁门。

  业绩是喜人的:如今,柳工的产品从单一的土石方产品发展为拥有土方机械、小型工程机械、路面机械的系列方阵: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滑移转向装载机、挖掘装载机、小型挖掘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稳定土拌和机、沥青路面铣刨机,轰轰隆隆一路挺进,令同行惊奇不已,国内外客商惊喜不已。这个打着“柳工制造”的品牌阵列刻写着柳工人的骄傲:装载机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挖掘机成为民族挖掘机的一面旗帜。

  短短3年,柳工的国际业务取得了令国际同行敬畏的高速发展。柳工的国际经销商已有25家,销售地区由传统的非洲大地扩展到五大洲80多个国家,销售的产品由装载机扩展到柳工全系列产品。2006年柳工国际业务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美元。柳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碾出的轨迹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高远。柳工那句很有市场煽动力的口号叫得越来越响——世界柳工、源自中国。

  高效融资提升技术装备:“柳化模式”创造奇迹

  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量低、能耗大。这是媒体对10年前柳化的技术与效益的简要描述。

  如今,走在柳州双冲桥上,可以看到柳化节能环保的全景图——庞大的生产线和高塔间除了水蒸汽的升腾,昔日令人惊怵的“黄龙”“黑烟”已基本消失。日渐澄碧的天空下,柳化人大投入大技术改造,已经成就了一条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化工持续发展之路。柳化先后完成了在合成氨系统净化全低温变换新工艺、净化脱碳系统MDEA新技术应用、硝酸尾气治理、排放物回收综合利用等多项节能降耗和环保项目改造。2006年岁末,柳化投资近12亿元的20万吨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在鹿寨县工业园区奠基开工;同日,投资10多亿元的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点火成功。两大项目的“双喜临门”,为柳化跨入100亿元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高效益的资本扩张为柳化主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03年7月,柳化股份作为实施新股发行核准制之后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柳化股票以较好的投资收益可期待性备受投资者的追捧。2005年6月23日,中国证监会传来佳音,柳化成为国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批获准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可募集资金3.07亿元。柳化依靠融资平台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仅仅3年时间,柳化总资产从上市前的3亿元迅速突破20亿元,净资产超过12亿元,柳化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企业竞争力在国内同行中已经跻身前五名。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能很有信心:“柳化作为一家大型氮肥企业和上市公司,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不会让投资者失望。”

  中中外合作:上汽通用五菱“好”字当头

  “比我们所有最好的想像还要好”——这是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视察上汽通用五菱时的评价。其实,所有了解上汽通用五菱的人都对柳州这家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型本土合资企业“中中外”合作模式迸发出的活力刮目相看。

  柳州市市长陈向群如此描述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之道:与具有实力的国内外同行携手,形成“中中外”模式,把通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手段全部用起来,运作得非常好,提升得非常快,运转得非常好。

  2002年11月合资以来,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充分集成股东各方优势资源,在采购体系、生产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营销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快速提高。上汽通用五菱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拥有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实施C3P汽车开发技术系统研究项目等,并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实施产品开发一体化运作。产品从始至终推行的都是通用汽车公司产品开发流程通用全球制造系统。这种注重管理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全方位提升。

  不到4年时间,该公司就推出微型商务用车、微型厢式客车、微型双排货车、微型单排货车、微型乘用车等五大系列共200多个品种车型,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依靠自主设计开发的“五菱之光”,在2006年产销突破30万辆,是中国微车市场成长最快的车型。

  自主创新:柳州中小企业异军突起

  先说一个故事:2003年12月25日,一个小伙突然造访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手里拿着一个很复杂的旋压皮带轮产品,劈头就问:“你们能做出这个铁轱辘吗?”公司的领导见这人像是个机械旋压行业的“门外汉”,他们自己对这个产品的研发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便委婉拒绝合作的要求。然而,这位小伙子走出公司大门10分钟又返回:“有多大的把握能做出来?1%总有吧?”是该公司的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人的拼搏的精神!”他们终于“屈服于这种精神”,来到柳州,在一无场地,二缺资金的情况下,开始了合作研发。

  3年后,这位千里迢迢到北京寻求合作的柳州小伙子创立的公司已经成为阳和工业区里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旋压皮带轮产品质量、性能达到日本、德国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国外对中国此类产品的技术垄断;其开发的不等径旋压皮带轮加工技术使加工成本、能源消耗仅为日本工艺的1/4左右。这位小伙子叫张良杰,柳州龙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柳州市的高新开发区和阳和工业园区,一批像龙杰公司一样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打响品牌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他们先是潜心研发自己的专利产品,然后一步步把自主品牌做大作强。例如,柳州浦发公司苦干3年,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的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与日、美同类产品展开竞争。柳州市精柔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十年磨一剑”研制出柔性版印刷机系列,国内95%出口的彩色餐巾纸柔印产品,都是使用该公司研制开发的生产线印制的。这些中小企业把创新看成自身发展的惟一“生存法则”,打破了只有大企业才有条件搞自主创新的传统观念,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流的自主创新成果,他们成为柳州工业大军中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