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时数载,推出《融水田鲤》《全州禾花鱼》等8本科普著作,为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传承“穿针引线”,守护农业文化遗产。
全州禾花鱼节抓鱼现场。张秋明 摄
为深挖广西特色农产品价值,该学院组建专家团队,历时数载打磨《融水田鲤》《全州禾花鱼》《桂平黄沙鳖》《钦州石金钱龟》《防城港金鲳鱼》《凭祥石龟》《北海象皮螺》《广西特色淡水鱼养殖新模式》8部著作,团队穿梭于古籍堆与乡间路,从散落县志里“打捞”历史,在养殖户家中“抢救”经验,用“笨功夫”逐页拼接史料、追访养殖户、精准记录数据,让濒危农业智慧“复活”书中。如在调研凭祥石龟时,成员多次深入养殖一线,从龟池搭建到市场流通,梳理完整产业脉络。这些著作像“农业档案库”,将石金钱龟的品种特性、金鲳鱼的养殖智慧,一一建档留存,让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独特价值,不再“养在深闺”。
专家团队现场调研金钱龟。张秋明 摄
为激活振兴动能。该学院一是做好文化传承:把禾花鱼节、石龟养殖等习俗“搬”进书,建“农耕数字博物馆”,延续地域文化基因。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借《钦州石金钱龟》等著作,规范产业、推广技术,让广西农产品从“土特产”变“国际选手”,拼出“广西底气”。三是注重人才培育:2024年,学院给新生送上“特殊开学礼”——5本科普著——教学生养殖逻辑与生态智慧,育“懂农业、爱农村”新农人。
这8本“农典”成为了乡村振兴“推进器”,帮助政府绘就“振兴施工图”,促进产业催生岗位、鼓了农民腰包,推动鱼稻共生护生态,以文化认同聚乡村、吸引了新农人返乡扎根。
从抢救智慧到培育人才,从守护根脉到打造品牌,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8本“农典”,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织就“保护网”、铺好“振兴路”,让广西农业故事传得更远、更响!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防城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5年上半年,防城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2亿吨,同比增长1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9万标箱,同比增长23.0%。这是该港首次实现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详细】
朝发夕至!防城港(东兴)与贵川陕粤实现高铁首次直通
7月1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东兴市站。7时06分,防城港(东兴)至广州南的D580次列车鸣笛启程;9时13分,防城港(东兴)至西安北的G3438次列车也紧随其后,缓缓驶出站台。这标志着防城港(东兴)首次与贵州、四川、陕西、广东实现高铁直通,一张更加畅达的高铁网络正徐徐 【详细】
果香米香茉莉香 南宁“桂字号”农业品牌香飘万里
6月11 - 12日,广西“桂字号”农业品牌媒体采风活动深入南宁的西乡塘区、武鸣区、上林县、横州市等地,探寻南宁香蕉、武鸣燕窝果、上林大米、横州茉莉花等产业的发展和品牌建设路径,展现了南宁农业品牌的蓬勃发展态势。 【详细】
荔枝红·海产鲜·鸡蛋香:北海“桂字号”农业品牌的多元突围
6月5日-6日,广西“桂字号”农业品牌媒体采风团走进北海,解锁当地特色农业的产业密码与品牌基因。从枝头垂挂的甜蜜荔枝,到深海游向世界的鲜美海产,再到以品质定义行业标准的可生食鸡蛋,北海以多元产业矩阵,勾勒出“桂字号”农业品牌的强劲生命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