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2025年“桂字号”农业品牌媒体采风团深入桂平市金田镇臻园龟鳖家庭农场,解码黄沙鳖这个广西特色农产品如何从田间“小产业”成长为富民“大引擎”。
蓝锋轻托展示黄沙鳖。庞春妮 摄
走进龟鳖家庭农场,只见标准化鳖池以“井”字形整齐排列,60亩养殖水面波光粼粼,不时可见黄沙鳖探出水面呼吸、觅食,一幅生态养殖与乡村振兴交融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只5年生的黄沙鳖体重约6斤,背甲的脊椎骨和肋骨金黄,裙边宽厚,肌肉发达,血液丰富,腹部粉红色,这种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地方优良品系,目前市场价约65元/斤,肉质鲜美,口感好。” 桂平市金田镇臻园龟鳖家庭农场场长蓝锋轻托起一只体态健硕的黄沙鳖向记者展示。
蓝锋轻托展示黄沙鳖。庞春妮 摄
黄沙鳖是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的优质食材,被誉为“水中人参”,适合煲汤、红烧等多种烹饪方式,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黄金产业”。
黄沙鳖的繁育周期较长,至少3年以上,该农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销售模式,不断强化鳖苗培育技术,拓展鳖苗、商品鳖销售渠道,逐步完善黄沙鳖产品产销体系。
蓝锋说,“我们的黄沙鳖种苗销售给当地养殖户,商品鳖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广东。”
黄沙鳖养殖池。庞春妮 摄
除了黄沙鳖,农场内还育有珍珠鳖、角鳖,目前有种鳖5000只左右,一年可培育鳖苗20万只,年产值可达200万元。
金田镇作为广西桂平市黄沙鳖养殖的核心产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养殖技术,成功培育出享誉全国的优质黄沙鳖。并于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金名片。
20世纪90年代初,金田镇农民率先开展野生黄沙鳖的人工驯养并获得成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后,黄沙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镇黄沙鳖养殖规模已达1000多亩,参与养殖农户150余户,年产量368.9吨,年产值约6000万元。
金田镇以“协会+基地+农户”方式推动桂平市黄沙鳖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坚持投喂小鱼虾等天然饵料,确保产品品质接近野生鳖。这种生态养殖方式虽然成本较高(约33元/公斤),但因品质优异,池边收购价可达160元/公斤,投入产出比达到1:4.848,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黄沙鳖。庞春妮 摄
金田黄沙鳖凭借优良品质,不仅畅销粤港澳大湾区,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为适应现代销售需求,部分养殖企业已建立专业电商平台,为经销商和代理商提供便捷的采购渠道。
目前,金田镇黄沙鳖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金田黄沙鳖产业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突破,以铿锵足音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新路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购在广西——精品购物月”启动超亿元惠民红利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决策部署,根据商务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和自治区二季度经济发展调度会有关要求,4月29日,自治区商务厅召开2025年“购在广西——精品购物月”系列活动媒体吹风会,发布活动安排。 【详细】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专题招商推介会举行
4月28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专题招商推介会在防城港荣兴格朗大酒店举行。 【详细】
南宁记忆·肥仔情缘 老街坊分享南宁老照片老物件
4月27日,由南国早报与南宁肥仔饭店共同发起的“南宁记忆 肥仔情缘”老照片征集活动圆满落幕。这场活动持续1个多月,收到来自南宁老街坊、新市民分享的600多张老照片、50多件老物件,它们不仅记录了南宁城市的变迁,更串联起几代南宁人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凝望。 【详细】
大苗山红茶 走出一条绿色振兴之路
暮春时节,苗岭深处,云雾缭绕,茶香浮动。近日,2025年“桂字号”农业品牌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多家主流媒体深入九万山腹地,走访茶园、对话农户,实地调研大苗山红茶如何以生态为底、文化为脉、产业为力,在“桂字号”品牌引领下走出一条绿色振兴之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