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8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陈 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民盟河池市委员会于去年11月上中旬组成调研组,分别到市直有关单位和东兰、巴马等8县(市、区)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实地调研,获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因素,除产业发展难度较大外,我市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从调研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一是在精准识别上,《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的设计以及分数赋值虽然几经推敲,但还不是完全科学合理,一些情况在表格上未能反映出来。二是在项目安排精准上,存在“一刀切”现象。就如何扎实有效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笔者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识别质量,保证扶贫对象精准。一是构建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体识别参与制度,修正和确定贫困人口规模,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二是建立识别的法治机制,在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推行“群众参与、社会公示”的横向识别,实行公开测评和比选,严格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审核确认关,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三是建立识别“异议”机制,对识别结果有异议的群众,要听取诉求,畅通答疑,做到规范合理。

  二、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精准规划、精准设计。在扶贫项目规划中,要按照三个优先层级:第一层级是解决生存问题,首先切出一部分资金,优先解决贫困户吃、穿以及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第二层级是解决发展条件问题,切出一部分扶贫资金来建设贫困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为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奠定基础;第三层级是解决发展增收问题,将剩下的扶贫资金用来发展增收产业。在扶贫规划上,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产业到村到户。按照“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群众决定、精准扶贫”的原则,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安排项目,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扶贫项目的设置,既要注重解决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问题,更要注重以贫困户个性化需要为导向,专门设计针对贫困户的项目包,不断加大对贫困户的个体投入。

  三、坚持市场导向,做好精准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核心问题是产业扶贫。根据河池的特点,建议走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子,在产业投入上给予重点安排,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一是在产业资金安排上,建议财政扶贫资金中70%要用于产业开发,产业开发项目资金具体使用中70%要直接到户;二是在产业扶贫方式上,改变传统的“给钱给物”,建议采用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三种模式;三是在产业带动上,建议抓好能人培育;四是在产业开发上,建议长短结合,除核桃产业外,还要发展短平快项目;五是在产品市场营销上,建议发展“互联网+农业”,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问题。

  四、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扶贫项目的精准实施、精准管理。要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做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危旧房改造,深入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实现农村环境整治新提升。

  五、抓好扶志扶智扶贫,解决贫困人口素质脱贫。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在扶智方面:要抓好劳动技能培训。按照“1户1人1技能”的目标,统筹整合培训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助学行动,对接受中职、高职、高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提高补助标准。积极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支持他们在农村创办各类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增加收入。

  六、实施生态搬迁安置,做好精准移民脱贫。对经过精准识别需要整屯搬迁的,要预先划出红线图,列入扶贫移民搬迁规划,迁出地原则上不再重复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要合理安排安置地点,做好后续移民产业发展、迁出区域生态恢复、原有宅基地和耕地林地资源合理利用等工作,建议统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采取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就近搬迁、改善条件等多种方式,加快扶贫搬迁步伐。建议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实施。

  七、补齐投入短板,做到资金使用精准。建议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节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广西区内挂钩交易,解决部分资金使用难题。利用国土部门的土地平整,水利部门的坡改梯、砌墙保土,发改委的石漠化治理、移民搬迁宅基地改造做好新增土地面积的建设,用这些新增土地面积来交易城镇用地的指标和资金。建议统筹社会帮扶资源,加大投入资金;建议深入开展“千企助百村”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贫困村进行产业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深入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行动”“光彩事业”等社会扶贫活动,做大做强“爱心扶贫基金”等社会帮扶平台,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

  八、加强医疗卫生保险扶贫,做好精准救助脱贫。对于因病致贫和返贫的暂时性贫困人口,要将扶贫工作重点放在解决他们面临的医疗费用问题上,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全覆盖;3年内对贫困村村医培训实现全覆盖;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市建立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对患大病而返贫的农户新农合和大病统筹报销后的余额部分给予补贴;县、乡镇卫生机构至少每年免费对贫困人口全面体检一次。对于因灾致贫和返贫的贫困人口,要做好因灾损失上保险,保证有灾无灾一个样,建立风险补偿长效补充机制。

  九、继续实施连片扶贫战略,实现整村整乡脱贫。整乡推进扶贫,这一做法看起来不够精准,有点大而化之,事实上,将片区县选出几个最为贫困的乡镇,瞄准的仍是贫困村、贫困户,突出了产业第一、能力至上、综合发展,体现了以村为点、以乡为面、整体联动、共同发展的统筹理念,属片区攻坚的“精准”。建议各县(市、区)每两年从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村较集中的乡镇选出1个实施整乡推进试点,每个乡每年整合投入资金达5000万元以上,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整乡脱贫。

  十、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做到考评和保障精准。一是建立责任完善监督机制;二是建立精准扶持机制,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健全精准考评机制,制定减贫验收办法,明确贫困户脱贫验收标准、贫困村减贫标准和贫困县“摘帽”标准以及验收程序、验收主体;四是健全奖惩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六是建立维权机制,指导和帮助贫困农户维护合法权益,尊重贫困农户自主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作者系河池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河池市委主委)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