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邓 萍 通讯员 吴丽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以来,浦北县扶贫工作由过去的“大水漫灌”模式,走上了“精准滴灌”的新路子。2015年,全县在财政、金融、交通、水利、农业等7个方面共推出23个扶贫项目,将扶贫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全县减少贫困人口5980人,减贫率达12%。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浦北2015年要精准识别出4.6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对驻村工作队要求很高。调查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了解家庭收入、对他们的信息进行动态化管理难度很大。”谈到建档立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县扶贫办一位同志如是说。

  在浦北县官垌镇垌口村,记者见到了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钟方杰。这位来自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干部在官垌镇垌口村工作2个多月,与其他两位驻村工作队员一起走家串户,深入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家庭经济情况。

  钟方杰告诉记者,村里将精准识别政策宣传到村进户,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方法调查评分,通过群众自评、工作队员调查评分、村民小组评议,“村两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大会“两会”审议,两公示,精准识别贫困户,并为他们建档立卡,实现统一管理。

  记者看到,填写完整的《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包括住房、家电、农机、劳动力、健康状况等16项基本项和加分、减分两大项共18项指标。钟方杰解释,建档立卡不是简单地登记名字,下一步还要进行二次入户,调查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家庭经济情况、帮扶需求,帮助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项目、制订脱贫计划。

  在浦北县官垌镇政府,精准识别扶贫办工作人员胡艳萍介绍说,我们的扶贫信息系统收录了官垌镇所有贫困村屯的贫困人口年龄、收入、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还制作了每个村子的村情地图,通过这一幅幅地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贫困户在村中的位置,对开展针对性帮扶很有帮助。哪些村子有哪些特色产业,适合开发什么产业也在信息系统中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精准性。

  精准举措扶真贫

  “有驻村包户干部在,我心中有底。”刚刚脱贫的官垌镇月光村委竹根村村民宁汉智说。他一家5人,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大女儿读大学每年仅学费、住宿费就将近8000元。父亲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2012年,全家人收入人均仅有1000元,生活极度贫困。为帮助宁汉智摆脱困境,驻村干部与包组干部针对他的情况拟定了帮扶计划,及时与县扶贫办、镇政府对接,利用2014年浦北县官垌鱼“双百”养殖示范核心基地扶贫项目,帮助他建设了5张近1亩的养鱼小池塘。期间,驻村包户干部还多次邀请市、县水产技术人员到他家,为他送技术、送种苗,帮助他加入到浦北县石梯江“官垌鱼”养殖协会。去年12月13日,宁汉智5张小鱼塘卖鱼收入就达1.5万元,加上平时打点小工,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顺利脱贫。

  据了解,垌口村委双根自然村403户农户中,在扶贫工作队员的指导下,就有400户种草挖窝养鱼,面积达120多亩。去年,该村已出售鲜鱼6.7万公斤,产值268万多元,户均收入0.67万元。

  官垌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镇长助理宁森昌介绍说,通过驻村、包组干部专人帮扶,全镇扶持养殖“官垌鱼”贫困户达358户,养殖“官垌鱼”面积250多亩,全镇所有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浦北县扶贫办主任冯民认为,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管道铺设得好不好,能不能确实发挥效用,决定着扶贫效果。

  据了解,去年初,浦北县共选派560多人,组建成260多个扶贫驻村工作队,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确保所驻贫困村到2020年全部如期脱贫。

  浦北县委副书记班博文说,过去那种“漫灌式”“垒大户”“路边花”式的扶贫方式,难免“漏人漏项”,精准度不高。现在扶贫步入精准化轨道,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靠帮扶干部的责任心和对农民的感情去干事,还需要具体、管用的流程和严格的考核办法。为此,浦北县提出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九个”目标:抓好精准识别,制定扶贫规划,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帮扶项目,推进乡村建设,竭诚为民办事,提升治理水平,建强基层组织,完成脱贫目标。”

  “这九个目标看起来不多,但实行考核验收评分细则非常严格,一项扣分,全年的工作就白干了。”浦北县委宣传部驻乐民镇马朗村委第一书记马启崇解释道。

  “滴灌”帮扶扶真贫

  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建设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六个到村到户”,是浦北县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也是该县扶真贫、真扶贫的真实写照。

  在白石水镇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镇长助理李修桦看来,减贫脱贫,关键还在产业,要重点在产业链扶贫上加快突破。该镇良田村委良田村有贫困户145户567人,是浦北县32个贫困村之一。多年来县里也曾号召过村民种香蕉、荔枝和龙眼,搞养殖,可成效不明显。

  2014年,县里经过调研,根据群众意愿,扶持当地村民发展番石榴种植。“给苗给化肥还帮助开垦土地,我就是撒一把力气。”村民梁帮财说,当地外出务工的人多,很多土地都闲置下来。他租了10多亩地,种起了台湾四季珍珠番石榴。当年挂果,纯赚了7多万元。

  一人致富还不行,为实现产业扶持到村到户的精准目标,县里鼓励梁帮财带头成立“浦北梁帮财番石榴合作社”,让周围的村民用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其中,带动所有的贫困户集体脱贫致富。现在全村就有135户贫困户参与到番石榴基地的种植,占总贫困户的93%。去年,该村135户贫困户都脱贫致富。目前,全村种植番石榴1050亩。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对于扶贫工作的推进极为重要。在浦北县17个镇(街道),现在扶贫的原则均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扶贫要求,对产业进行精准规划,并将实施扶贫举措具体细化到每村每家每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