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来河一体化发展规划权威解读(之二)
“领头雁”能否拉动两翼齐飞
翻开广西地图,“柳来河”呈雁型态势,柳州犹如雁头,来宾、河池比作两翼。专家称,三市已从呈雁型梯度发展态势,进入了以柳州市核心带动,来宾、河池市两翼齐飞的发展新阶段。
去年6月开始,自治区发改委就组织专家到三市开展实地调研和远赴区外“取经”,反复论证柳来河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调研组认为,三市已具备了抱团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利之一,“柳来河”有地利人和之优。三市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支撑,土地面积6.5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7.7%;2011年末总人口104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20.1%。
有利之二,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奠定了合作基础。“十一五”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高于全区平均值0.7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2578亿元,占全区比重22%。特别是柳州市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达13.5%,居全区第二位,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有利之三,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了便利。区域具有承东启西、南下北上的交通区位优势。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来宾、河池市是广西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交通通道,“铁、公、机”四通八达,三市主要城区已基本形成了1小时的经济圈。
有利之四,优势互补的产业基础集聚了发展内在动力。柳州市是广西第一工业重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区前列。来宾市土地、电力资源丰富,形成了电力、冶炼、制糖、铝加工等优势产业。河池市是我国十大有色金属之乡和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基地,水电装机容量达753万千瓦,年蚕茧产量8.6万吨。三市能源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有利之五,比较健全的城镇体系为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区域拥有柳州1个大城市,来宾、河池两个中等城市以及21个县城,2011年城镇化率为40.5%;柳州市城镇化率达到51.3%,率先进入城市型主导社会。区域城镇体系初具规模,具备了建设桂中城市群的条件。
有利之六,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柳州市明确定位为全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城市、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及广西打造的超大城市等;来宾市明确定位为广西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等;河池市明确定位为全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示范基地、养生长寿和红色旅游基地等,三市分别享有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为推进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本报记者莫小成编撰) (发表于3月13日《河池日报》一版)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河池市:因地制宜 精准搬迁 全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
河池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为改善大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状况,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有出路”的目标,不断探索实践,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探索出“有土安置”和 【详细】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在河池召开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在河池市召开。会议明确,今年我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任务为10.83万人,比去年增加近8000人,其中扶贫搬迁8.56万人,生态搬迁2.27万人。根据群众 【详细】
桂粤闽琼四省区海关通关一体化将启动 近8000企业享"红利"
记者从南宁海关获悉,5月1日起,广西、福建、海南等“泛珠”地区海关正式纳入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范围,“泛珠”四省区11海关通关如一关,近8000家广西进出口企业可自主选择申报地点及通关方式,有效节约通关成本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