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活丰富多彩
走钉床 范日昭摄
独木桥上女飞人 罗爱群 摄
打火球
捞鱼乐 白璐 摄
下火海 罗爱群 摄
上刀山 白璐 摄
上刀山
“上刀山”是瑶族同胞在祭祀、祈福、驱邪中展示的绝技神功,以显示所向无敌的气概。刀山用数把锋利的钢刀搭架而成,高度为8米左右。经过北牙瑶族乡民间绝技表演队挖掘和整理,成为一项民族体育竞技运动——狮子上刀山。该节目曾获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银奖、第二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民间艺术表演类一等奖。
下火海
“下火海”与“上刀山”一样,是瑶族同胞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火海”也就是“过火”,先烧一堆篝火,待见到火炭时,祭师便开始边敲铓锣边围着火堆跳,然后卷起裤脚,光着脚板,踩在耀眼的火炭上,穿梭于火炭堆中,意为“试火”。待祭师试过火后,参加“下火海”的人员再一一踏过,所以参与者毫发无损。
捞鱼乐
“捞鱼乐”是北牙瑶族乡水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水族端节又称“借端”或“借瓜”,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临近端节,水乡山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山寨里男女老少都手持各种渔具到河里戏水、捕(捞)鱼,比试捕(捞)鱼技术,选出捕(捞)鱼王。比赛按如下程序进行:逐一跳完4个圈→过木板桥→拿救生框→抢捞绞→捞鱼→把鱼放到队员的鱼篓内→捞绞归位→把对手拉到救生框内→回队,击掌→下一队出发。
桐子镖
“桐子镖”是北牙瑶族乡水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源自于水族“过火海”的丧葬仪式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2006年,该项目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200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2011年,荣获第三届广西体育节民族传统体育技能大赛一等奖。
人马弹弓赛
“人马弹弓赛”是北牙瑶族乡水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传说古时候,水族祖先为趋避兵荒马乱和自然灾荒而不辞艰辛,从遥远的地方来到北牙偏僻山区安身立命,可是种下的农作物却常常受到野兽侵害,不得已便骑马射猎,久而久之,射猎成为北牙水族民间风俗。现在国家为保护野生动物而禁猎,然而可恶的耗子终究是众矢之的,于是,历史上形成的骑马射猎习俗演变为《人马弹弓赛》,标的则从所有兽类变为野鼠。
该项目荣获2014年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竞技类二等奖。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2014年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景展示
2014年是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希望之年、收获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坚定发展信心,满怀发展激情,深入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建塑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的发展战略,坚持“大兴产业、完善提升、聚集人气、控制规模”城市发展方针,走一 【详细】
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如今,走进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政府驻地北牙街,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白色太阳能路灯伸着颀长的脖子,列道迎客;乡村一条条水泥路蜿蜒伸展,各村都通上水泥硬化路,群众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这幅和谐秀美的新农村景象,是今年该乡借力30周年乡庆项目 【详细】
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成立30周年: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富民强乡
金秋送爽,甘蔗飘香。近日,在宜州市北牙瑶族乡豆竹村500亩甘蔗生产集约化经营示范点里,一望无际的甘蔗粗壮挺拔,绿色“头发”迎风而舞,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据了解,该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糖厂以豆竹村长利甘蔗生产合作社为平台, 【详细】
[罗城县]让经济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今年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首位,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持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据统计,上半年,该县财政总支出9亿元,其中用于民生领域的达7.54亿元,占总支出的83.78%;城镇居民 【详细】
用改革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
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最根本的要靠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果来检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