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8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韦颖婕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古墓群,该不该为农村规划修建的活动场所让路呢”近段时间来,在金城江区保平乡下洛村引起了村民们激烈地讨论。一边是百年古墓,另一边是当地村民自发规划启动的村级活动场所,到底情况如何。9月12日,记者随同我市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前往下洛村进行调查。

  网友发帖质疑村委规划

  近日,有网友在河池“网络问政”专区发帖称,“金城江区文物管理所在保平乡下洛村下洛屯小坡脚边发现清代嘉庆朝封赠‘七品孺人’覃氏一娘古墓群,初查系明朝三旺州官覃炮的第10-12代后裔墓葬。然而,下洛村委却规划在该古墓群小坡上建造凉亭,要求将古墓群迁出,否则将强行铲除。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针对该网友反映的问题,记者近日向金城江区文物管理所进行了解。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8月5日,文物管理所也接到群众来电举报称,保平乡下洛村的一处古墓群被挖掘,请前往调查。8月6日,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察,该古墓群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所建,至今约有200年的历史,但经查阅管理所档案资料,该墓群未有登记在册,尚未列入金城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金城江区不可移动文物点。鉴于该古墓群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建议地方人民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在下洛村的发展规划中,尽量避开该点进行施工建设,并于8月26日向保平乡政府下发了《关于保护下洛覃氏古墓群的函》。

  古墓群与规划活动场所“重合”

  9月12日上午,记者随同金城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保平乡下洛村下洛屯古墓群所在地进行实地了解。

  记者来到现场了解到,下洛屯旁边北端高约10米的小土坡上原来葬有11座古墓,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于下洛村委规划在此处修建凉亭、停车场及群众休闲娱乐场所,需要使用该处整个坡地,为此发出公告,要求所有墓葬一律迁出。目前已有5座古墓由后裔主动迁出,1座墓葬已被挖掘,但墓碑保存完好放置一旁,尚有5座未迁。

  在现场记者看到,这5座墓葬大部分墓碑基本保持完好,字迹仍清晰可辨,墓围全部用青料石修砌,雕刻工艺精细,有龙、虎、麒麟等动物以及植物花草等图案,有的在墓前竖有华表。其中一座为“皇清待赠七品孺人覃氏一墓”,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特殊,在正碑的左右还分别立有副碑和华表。据金城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下洛清代古墓群,大部分是明代抗倭民族英雄、三旺州官覃炮(生于明代弘治六年)的第10-13代裔孙。这一古墓群,对于了解我区清代社会发展变迁以及覃氏历史渊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下洛村党支部书记覃波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村口的古樟树,改善村民尤其是村里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场所,让村民们有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今年经过村民的讨论,决定在村口的荒坡上修建一个古樟树公园。考虑到荒坡上原来有10多个墓葬,为此,6月份特地在村里张贴公告,要求所有墓葬一律迁出,同时村里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赔偿。公告张贴后,其他墓葬的后裔很快将墓葬迁出,仅剩5座墓葬不知何因至今未有人来处理。现获知该古墓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村里会尽快与古墓葬后裔取得联系,就是否迁移该古墓群事宜进行进一步协商处理。

  古墓群尚未列入文物点

  9月16日,河池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实名回复称,经查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子档案和文本资料,该墓群未有登记在册,尚未列入我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点。虽然该墓群尚未列入我市文物保护单位,但鉴于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我局正行文函告金城江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建议保平乡下洛村委在规划施工中与古墓后裔做好进一步协商,尽量保护好古墓群原貌,做好下洛村委与古墓群后裔的协调工作。

  据河池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周薇介绍,全市有类似于下洛古墓群的墓葬大概有1000多处,但目前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点的仅有127处。一般情况下,文物管理部门根据古墓的年代、历史价值、规模、完整程度等方面来判定古墓是否达到相应的保护级别。如列入保护范围,将呈报市政府并根据《文物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古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