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5日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卓尚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以农家生活,农村民俗、农业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已由单一的“农家乐”逐步向观光、休闲、度假及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方向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抹上一笔美丽的色彩。

  发展乡村旅游业确实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传统的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和发展。然而,笔者也发现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时,缺乏一种节约和保护的忧患意识,在乡村游的过程中留下或多或少的乡村“忧”。

  乡村游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不文明行为也让人触目惊心。一些自然风景原是非常优美的地方,游客随处丢弃的一次性塑料袋、矿泉水瓶、食品袋、食品包装纸(盒)、果皮、果壳等垃圾,污染了生态环境;不少游客在风景区的毛竹树木上刻刻画画;还有一些游客在农民的庄稼地里随意挖拔作物,比如水果成熟时节,游客弄断果树枝的现象就相当突出;有的游客在河边野炊时,竟点燃草木,留下狼藉一片;还有的田间乱串,林区吸烟,随地大小便,车辆乱停等。

  笔者认为,大自然呈现了美好的田园画卷,让人们有了舒心的地方。作为广大出游爱好者,在欣赏田园风光的时候,要爱护田园风景,守住田园风光,避免大自然受到不文明行为的伤害,我们每一人都有责任,在出游时自觉做到文明出行。乡村旅游应该是绿色、生态和谐、文明之游。

  (卓尚坤)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