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覃宇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寒”刚过,暖阳下的定江村,丝毫看不到腊月严冬的身影。

  “这几天,定江人的心情,就像这好天气一样,暖着呢!”1月21日,在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村支书卢运康一见到记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几天前,今年的土地流转金发了下来,村里一户人家多的有好几万元,少的也有一两万元,这算是乡亲们年前收到的一个红包。”卢运康笑言。

  去年,记者曾深入定江村蹲点采访,对村里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过调查。这里的农民承包地已有近七成实现流转,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香蕉,农户每亩地每年能拿到千元上下的流转金。

  “2013年,定江村流转土地最多的定典屯,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卢运康告诉记者,流转金加上打工收入,人均纯收入破万元不太难。

  卢运康说,这只是一个小红包,还有一个更大的“红包”——

  “前两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还是讲‘三农’问题,里面有一大段内容,正是我们最关心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卢运康说,这几年定江人富起来,靠的就是土地流转带来的政策利好。

  在定典屯,记者碰上了香蕉种植大户卢含就。三十来岁的卢含就,早年组建机耕队,为其他农户提供农机服务。近几年,国家有农机购置补贴,农民自购农机多了,他也在谋划着“转型”。2012年,他将自家的22亩地流转给企业,自己则包了其他农民的270亩种香蕉。“原来的田地很分散,没法规模种植,农机也不好使,多亏了土地流转,让我这个职业农民更有用武之地。”卢含就说。

  2013年下半年,卢含就的香蕉第一次收获,算下来每亩利润达1500元左右,几十万元的收成让他很满意。不过,包地种蕉,收入高的同时也伴随着投资大、风险高,“一怕台风,二忧资金。”卢含就告诉记者,新种的蕉每亩投入大约要7500元,他的启动资金里有100万元要靠银行贷款解决。

  作为种蕉大户,卢含就与其他农户签订了长达十几年的土地流转协议。他最希望的是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保持稳定。当听说今年一号文件里相关政策有了新突破,提出“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卢含就的第一反应是问“一亩地能贷到多少钱”……

  漫步定典屯,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赶工建新房。据了解,这个屯是隆安县全力打造的综合示范村。“不砍树不填湖不多占地,还能节约出200亩闲置的宅基地用来复垦,改造后的定典屯将在现有基础上华丽转身,乡土气息更浓厚,人与自然相处更和谐。”项目负责人马全成介绍说。

  记者感到,定江村的“红包”还真不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