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 静 通讯员 叶 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月2日上午,玉林市福绵区水岭村原本冬日里闲置的水田里,响起了轰隆隆的机械声,水田丈量、平整、开沟、起陇,一片繁忙的耕作景象。

  现场农机干部告诉记者,眼前这一大片水田全部用来建设小田块并大田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水田面积200多亩,占全村80%。

  据介绍,2013年,合作社投资160万元建设玉林市第一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并在水岭村开启水稻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统一育秧、统一耕作、统一机插、统一机收。

  明景农机合作社与水岭村42户村民签订了5年的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合同,把原先分散的小田块合并成4-5亩大的大田块,并引进台湾优质水稻进行生产试验。

  水岭村生产队队长周朝荣带头把自家6亩责任田租给合作社。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忙活一年,除去各类成本每亩顶多赚四五百元钱,还不算人工投入。后来,用上了农机,告别“弯腰”时代。现在把水田租给合作社,租金提前到手,又能拿到国家种粮补贴,还不耽误外出务工挣钱,这笔账越算越划算。

  玉林市农机局局长程华安告诉记者,玉林市现有20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上千户。如果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都能够牵头进行土地流转经营,必将解决“大农机与小田块”的矛盾,通过推行耕、种、收和统一烘干“一条龙”作业,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