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上午,玉林市福绵区水岭村原本冬日里闲置的水田里,响起了轰隆隆的机械声,水田丈量、平整、开沟、起陇,一片繁忙的耕作景象。
现场农机干部告诉记者,眼前这一大片水田全部用来建设小田块并大田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水田面积200多亩,占全村80%。
据介绍,2013年,合作社投资160万元建设玉林市第一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并在水岭村开启水稻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统一育秧、统一耕作、统一机插、统一机收。
明景农机合作社与水岭村42户村民签订了5年的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合同,把原先分散的小田块合并成4-5亩大的大田块,并引进台湾优质水稻进行生产试验。
水岭村生产队队长周朝荣带头把自家6亩责任田租给合作社。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忙活一年,除去各类成本每亩顶多赚四五百元钱,还不算人工投入。后来,用上了农机,告别“弯腰”时代。现在把水田租给合作社,租金提前到手,又能拿到国家种粮补贴,还不耽误外出务工挣钱,这笔账越算越划算。
玉林市农机局局长程华安告诉记者,玉林市现有20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上千户。如果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都能够牵头进行土地流转经营,必将解决“大农机与小田块”的矛盾,通过推行耕、种、收和统一烘干“一条龙”作业,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村土地制度,历来是改革、发展、安民的基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更是破解当前“三农”难题的重要抓手。 【详细】
莫铭德: 有“名”有“德”农机迷
今年刚50岁的莫铭德,是武宣县黃茆镇尚文村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他家的大院子有两个不小的停车库,拖拉机,水稻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甘蔗种植机、中耕培土机、装载机等农机具应有尽有。 【详细】
吕雄:实施土地“小块并大块”引入企业发展农业产业
“以农促增”是崇左市委、市政府提出“六个促增”工作的内容之一。大新县如何抓好这一工作,笔者认为,以土地“小块并大块”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引入企业对农村土地进行农业产业开发,降低农民投入风险,拓宽企业发展渠道,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提 【详细】
走马乡:土地流转转出“真金白银”
昭平县走马乡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大量闲置农村土地,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双重实惠。去年,该乡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亩,预计农民年人均收入5500多元。 【详细】
玉州区仁东镇石地村土地流转“转”出一片生机
“自从土地流转后,咱不仅是‘坐地收租’的农民,还是拿着工资的‘工人’,收入翻番增长,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围着几亩地打转转。”谈起现在的生活,玉州区仁东镇石地村村民一脸幸福,他们都是土地流转的受益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