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广西凌云县伶站瑶族乡平兰村六近屯,映入眼帘是连绵的青山、清澈的溪水,昔日摇摇欲坠的茅草房不见了,点缀在青山秀水中的是一幢幢一特色鲜明、造型别致的瑶家小楼,整洁的水泥马路延伸到农家门口。村民罗道顺激动地说到:“多亏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进了新房,如今不管刮风下雨,我们再也不用害怕了。”
伶站瑶族乡平兰村六近屯共有41户人家,总人口164人,属于纯背陇瑶族村屯。实施茅草树皮房改造以前,这里的大多数村民都是居住在低矮的茅草屋里,“屋上无片瓦,茅草盖成家;树皮加树杈,横坚七八丫;下雨茅屋漏,风大就会塌。”这是当时多数村民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
2012年初,广西打响了消除农村茅草树皮房攻坚战,提出了用半年时间,以拆除重建或茅草、树皮屋顶改瓦等形式,对全区存在的农村茅草树皮房进行改造。
凌云县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努力向上争取项目,全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住房难题。为了帮助六近屯瑶族同胞尽快改善居住条件,该县启动了六近屯茅草树皮房改造整体推进项目,各级政府补助资金100多万元,帮助当地瑶族群众实施茅危房改造。
“茅草房改造,光靠国家扶持款还不够,在改造之前,该屯仍有部分群众没有能力投入,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怎么办”伶站瑶族乡乡长卢俊讯说。
为让群众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该乡干部积极帮助联系建材商,采取群众选品种,建筑材料统一采购或赊购的方式,以减少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仅此一项就节约了近10万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注重提高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认识,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让大家从“要我建房”转变为“我要建房”,从而克服了“等、靠、要”思想。群众建房热情空前高涨,数十名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携妻带儿相约赶回家来,拆除茅草屋重建新房。建房过程中,大家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就这样,在2012年6月底,六近屯所有实施茅危房改造的村民顺利建成了新房,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
今年,该屯又得到了香港乐施会帮扶资金73.6万元,实施了屯内人畜饮水、公路维修、道路硬化、立面改造、“五个一”工程等项目建设。群众依靠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等增加收入,部分村民家里添置了摩托车、彩电、冰箱等现代生活设施,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罗昌玉感慨到:“以前下雨怕漏水,风大怕屋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现在起了新房铺了水泥路,我们是住得放心、睡得安稳、行得通畅了。”
从去年初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当地瑶族同胞告别茅草房后生活有了大变样,六近瑶寨摇身一变,成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凌云县]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逾三成
今年以来,凌云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据统计,1~4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36.8% 【详细】
凌云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加强“造血”扶贫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是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全县辖4镇4乡,105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3年末总人口22.05万人,居住着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其中农业人口19.25万人,属于贫困人口11.66万人,占总人口的53. 【详细】
凌云逻楼镇兴修水利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凌云县逻楼镇重点抓好水利项目建设。 【详细】
凌云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促农增收效果凸显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境内的浪伏茶业浪伏小镇景区,隆隆作响的机器声把我们引到浪伏茶业的现代标准化厂房——叙茗轩。“我承包了50多亩茶园,今年春茶每公斤价格高达60元,目前茶叶收入3万多元。”正在销售鲜叶的茶农骆尚祝乐呵呵地说 【详细】
[凌云县]探索人工规模种植葛根
4月8日,在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葛根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碌移栽葛根苗。“在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葛根苗的长势很好,我们趁着好天气加快栽苗,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一位葛根种植户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