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去年的1800元跃升为今年的约3600元;新建的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农村民学习文化和农业技术的重要活动场所;饮水困难的100多户村民吃上了“放心水”……广西百色市凌云县览沙村曾经是附近出名的贫困村,但是今年以来在自治区老干局的帮扶支持下,在党组织的带动下,昔日贫困村如今换新颜,不少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凌云县泗城镇览沙村位于凌云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是一个纯兰靛瑶族聚居的行政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屯,286户1285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
2012年,在自治区老干局的帮扶支持下,览沙村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新热潮:提级改造14公里屯级道路;投资27万元实施九米、那捞、那位三个自然屯自来水工程,解决了187户870人饮水难问题;修建那捞至农中河堤1.5公里;对50户危房进行改造;投资101万元修建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修建了球场、舞台、绿化、围墙等附属设施;投资20万元修建览金小学学生洗漱间;投资25万元改扩维修通览沙屯道路;投资20万元种植油茶200亩、低产油茶林改造500亩;投入2万元资金来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村“两委”自身建设得到增强,服务民众、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改善村览沙村“两委”办公条件,有效整合资金和有限的土地资源,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还投入资金80多万元,在凌云县泗城镇览沙村援建了一座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的三层公共服务中心,配套修建了篮球场、舞台、绿化带、花圃和围墙等附属设施,该中心是集图书室、远程电教室、培训室、办公室、农家书屋和计生幸福家园等功能室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此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拓展了览沙村公共服务内容和范围,提高了农事村办工作效率,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远程电教室,培训室的建成,解决了当地培训技术不出远门的问题,产业技能等致富技能的培训都可以就近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培植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
览沙村第一书记罗彤介绍,览沙村将以自治区、百色市有关部门“结对帮扶”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抓好“两养两种”:一是充分利用河流资源,指导20户群众发展养殖清水麻鸭,每户年出栏200到至300羽,全年计划出栏4000至6000羽;二是指导15户群众发展林下养鸡,每户年出栏3000只以上,全年全村出栏量4.5万只;三是发展无公害超级稻,以那捞屯为示范点,2013年种植200亩,2014年种植250亩,2015年种植270亩;三是发展高产红薯轮作种植,2013年种植400亩,2014年种植500亩,2015年种植650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右江区永乐镇:撤乡建镇抓项目 小镇旧貌换新颜
右江区永乐镇自2013年9月撤乡建镇以来,通过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利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 【详细】
兴宁区三塘镇:百年老村换新颜 居民喜迁别墅房
1月20日上午,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路东村那安坡举行开村仪式,全屯62户居民将彻底结束百年来分散居住的历史,在2015年春节前后乔迁别墅式新居。 【详细】
那坡县城厢镇危房改造: 乡村旧貌换新颜
那坡县城厢镇是该县人口和面积第一大镇,全镇共有4000多户5万多人,从2009年开始该镇开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几年来通过以会战形式大强度、宽领域、持续性的改造农房,改变的不仅仅是群众的住房条件,乡村的整体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详细】
黄东华:誓让穷村换新颜
“黄书记进驻我们村不到半年,不仅帮我们分析群众的困难原因,还给我们带来很多项目,很少见他回县城,不过只要他一回县城,就能带来好消息!”近日,笔者到那坡县龙合乡定业村采访时,该村村民黄庭科如是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