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6日 来源:东兴市人民政府 作者:陈建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16年7月,防城港市成为全国首批、全区唯一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新阶段交给防城港市的一项新的重要使命,也是防城港市促进思想解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束缚、解决突出矛盾制约、激发发展活力的强劲东风。

  东兴市作为防城港市乃至全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国门城市,拥有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四沿”的独特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2016年7月防城港市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后,东兴市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下一步,东兴市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和防城港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以全新思维、全新模式,大胆先行先试、实施“四沿”联动战略,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早日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东兴经验和模式”,努力为全区、全国提供示范和借鉴。

  一、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东兴市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

  (一)推动规划合作创新,奠定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东兴市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以下称“两市”)仅一河之隔,是中越两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因此,两市应加强沟通合作,强化规划衔接,共同制定利于双方长远发展的跨国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二)推进合作机制创新,试行共建共管新模式。深化两市在跨境贸易、跨境旅游、跨境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共同规划建设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称“跨合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以下称“跨境旅游合作区”);强化两市在口岸通关、商贸发展、警务执法、禁毒反恐、跨境走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将地方治理转变为区域治理,加快两市治理一体化进程,形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开放型经济管理制度。推动外籍人员在东兴市买房、就医等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形成可推广的管理机制。加快跨境劳务合作模式创新,认真落实中越两国两省(区)签订跨境劳务合作相关文件精神,两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务合作工作机制,实现企业试点向区域性试点升级转型,在申请和办理程序、管理与服务、权益与保障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

  (三)深化大通关改革,形成口岸协同发展新机制。健全地方、口岸联检单位双方交叉(兼、挂)任职制度。组建由地方主导的口岸委,全面加快口岸经济发展。深化关检管理协作,提升关检“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协作应有水平。创新口岸监管模式,加快推进查验部门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动口岸“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收费清单制度,全面提升口岸服务效能。推进沿边地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建设,推动沿边地区与内陆、沿海地区检验检疫跨辖区协同执法。加强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智慧口岸建设。创新口岸通关国际合作,探索推动中越“两国一检”通关模式。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东兴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有比较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

  (一)人才稀缺。开放的关键在干部,成败在人才,但东兴市作为边境后发展地区,教育比较落后,吸引人才的能力不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急需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物流等开放型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创新管理能力和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的开放型干部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产业单一。东兴市传统的商贸、旅游、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经济总量不大。跨境贸易、旅游、加工、金融、电商、物流“六大跨境产业”刚刚起步,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真正形成。

  (三)资金不足。东兴市作为我国最后一批解放,70年代后期还在进行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后发展地区,并已承载着东兴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等诸多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战略,地方财力显得十分有限。

  (四)体制不畅。东兴市作为一个县级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体制不畅、职能权限不清、政策不到位、人事制度不活等问题。

  三、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加快推进东兴市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发挥东兴市沿海、沿边、沿江、沿线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发改西部〔2012〕2222号)等文件精神,用足用活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着力打造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沿边金融金融改革试验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等五大开放平台,努力构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成我区面向东盟全方位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待批建设的“跨合区”沿海、沿江、沿边、沿线,是中越间先天条件最好、建设成本最低、配套设施推进最快的园区。因此,建议把它作为中越首批首个“跨合区”加快规划建设。

  一是明确建设范围、合作模式及建设目标。第一,建设范围。“跨合区”(中方区域)位于东兴市,拟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中方规划“跨合区”配套区拟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越方区域位于越南芒街市,拟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第二,合作模式。双方及时成立管理机构,对“跨合区”实施合作管理;双方共同确定“跨合区”的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安排,各自负责实施本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双方共同确定“跨合区”重点发展产业,并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开展建设和投资促进工作;双方对“跨合区”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实现人员、货物、交通工具在区内自由通行和流动。第三,建设目标。争取在建设方案获批3-5年内将“跨合区”建设成中越友好合作的新高地、中国与东盟深化全面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在“跨合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生效之日起2年内实现“跨合区”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当前,东兴市应全力聚焦“跨合区”2.06平方公里启动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争“跨合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获批便可率先实现东兴二桥口岸开放及启动区封关试运行,为成功获批我国首个中越“跨合区”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布局发展。第一,发展跨境商贸。建设国家商贸集散地、大型边境贸易市场和储运中心;发展特色商品和专业交易市场,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第二,发展跨境加工。探索利用边境贸易促进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纺织服装、机械及装备、电子产品组配件、橡胶、木制家具、包装等加工制造业。第三,发展跨境旅游。利用双边旅游资源联合开发跨境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发展边境游、商务会游、观光购物游、环北部湾和海上丝绸之路等特色旅游。第四,发展跨境金融。双方共同推进“跨合区”内设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国际证券、跨境保险等业务,实现两国货币间可兑换、自由流通。第五,发展跨境电商。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一批特色产品专业电商交易平台,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第六,发展跨境物流。建设区域物流总部基地、供应链物流基地、物流仓储基地、发展报税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二)加快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构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东兴市和芒街市不仅山海相连,而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界河(北仑河)入海口,两市共同拥有世上最大的跨国红树林示范保护区,拥有区域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根据国发〔2015〕72等文件要求和广西与越南广宁省达成的共识,规划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中方区域)时不我待。

  一是规划范围、管理模式及建设目标。第一,规划范围。跨境旅游合作区(中方区域)规划范围为整个东兴市。合作区内设核心区,面积7.6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北仑河口景区和“跨合区”中方一期围网区。第二,管理模式。中越双方采取“两国一区、各自管理、境内关外、自由旅游、核心区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建成跨境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域。其中,核心区实施封闭管理,由两国海关共同监管,中越双方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的政策。第三,建设目标。力争10年内,把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成为“两国一区”新型跨境旅游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示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跨境旅游合作区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00万人次以上,国内旅游收入190亿元以上。

  二是着力做好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双方尽快联合编制跨境旅游合作区总体规划及所属专项规划,科学引导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探索双方对合作区内重点旅游景区的合作开发机制,对新入驻的旅游项目加快规划、立项等审批程序;引进和扶持旅游商品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实施互免旅游签证、货币自由换汇、车辆自由通行、货物自由流通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加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特色购物街区、特色商铺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三是着力共建旅游产品线路及旅游品牌。双方共同开发以东兴-芒街为支点,打造陆上桂林-下龙湾(海上桂林)跨境旅游精品线路和广西广宁跨省区自驾游精品线路及下龙湾-金滩-防城港-涠洲岛等跨省区海上旅游线路。着力培育中越边城文化体验游品牌、休闲度假游品牌、上山下海出国游升级版品牌和国际康疗基地游品牌。

  四是着力共建旅游配套设施。开通东兴至南宁及北海机场的直达快班;加快竹山旅游码头、北仑河游艇基地、京岛港旅游码头等码头建设;完善高铁、高速公路、航运等综合交通;推动规划建设东兴-越南芒街-下龙-河内高速公路及铁路,构建跨国海陆综合交通体系,将东兴建设成为“陆海东盟走进中国第一站”。

  (三)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点

  东兴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创造了5项“全国第一”,中国东盟货币服务平台“东兴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为把东兴市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基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议大力支持东兴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是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规划建设跨境金融产业集聚区,引导主要金融机构总部及跨境业务机构进驻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外金融机构在两市互设分支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同时,建立健全跨境金融交流合作机制。

  二是积极稳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鼓励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参与跨境结算,不断增加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争取在双方互设机构账户代办业务、人民币与越南盾双向跨境调运业务、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跨境保险业务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中越两国货币自由兑换、自由流通。

  三是加大对跨境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等跨境融资。支持和引导银行对跨境产业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入境外项目银团贷款,加大对跨境产业的信贷资金投放。

  (四)加快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构建兴边富民与安邻睦邻富邻示范区

  一是加快扩建边民互市贸易区。在原有互市区一期的基础上,建设互市区二期,新建码头(含浮桥)、查验设施等基础设施,将互市区扩建至1500亩;并争取开通运营杨屋边民互市贸易点。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创新边民互市贸易政策。争取边境互市转型升级试点、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国检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加快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向综合性多元化贸易转变。

  三是加快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在边民互市贸易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实现“小跨合、大边贸”目标,建成北部湾自由贸易区先行区。推广边民互助组试点,提高边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互联网+互市”进出口新模式。培育壮大10大类年产值超10亿元跨境加工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推动东兴市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让中越广大边民得到实惠,打造中越兴边富民与安邻睦邻富邻示范区。

  (五)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构建一所综合性大学。面向东盟,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主要由旅游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电商物流学院、外国语学院、服装学院、丝绸学院等组成,为东盟和东兴市源源不断地培养各类急需人才,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为提高办学质量,可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学退休教授加盟,也可聘请越南、新加坡的知名教授来校上课,

  二是建设通用机场。加快推动东兴通用机场建设,提升军民双向保障、客货机兼容能力。争取开通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国际旅游城市间航线;争取与国内主要城市与沿边旅游目的地城市间的直飞航线航班或旅游包机,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

  三是打造中越友好医院。东兴市人民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去年,该院门急诊越南籍病人达一万多人次,占总门急诊量的5.2%,且逐年呈大幅上升趋势。为把该院建成沿边地区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原医院的基础上,拟投入2亿多元完善设施设备,强化与广西医科大学等品牌医院合作,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中越友好医院,力争每年能服务病人250万人次(其中越南籍病人约占10%)以上。目前,东兴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已开工建设。

  四是继续强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承办中国-东盟重大体育赛事,打造中越边民大联欢、中越青年界河对歌、中越足球及网球等品牌,形成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新高地。

  (作者系东兴市人民政府市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