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3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黄炳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环江是中国毛南族最集中的聚居地,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广西29个石漠化片区县之一,是广西28个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实施异地安置扶贫,到2015年“整乡推进”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全面总结,环江精准扶贫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通过精准扶贫,环江贫困面貌大大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环江精准扶贫模式成为河池市开发扶贫的示范,也成为全区精准扶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信、可靠、可资鉴和可复制的示范。

  环江县精准扶贫的实践

  环江县是开创精准扶贫实践的典型代表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提出扶贫开发并大规模实施,到新世纪开始深入推进。环江在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就开始实施精准扶贫。1988年9月,环江在总结和研究扶贫开发工作时,根据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县情,大胆提出把石山区的贫困农户搬迁一部分到土山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设想,并于1989年春创办了河池乃至广西第一个异地安置移民场——平原扶贫李果场。经过精心组织实施,到1992年,进场的134户204人全部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环江“异地安置”精准扶贫的开端。

  2012年初,河池市在环江大安乡调研时,发现农村存在劳力少、贫困人口素质低、贫困程度深、建设标准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河池市提出了以“整乡推进”的方式,在一个乡的范围内,把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地区群众异地安置统筹起来考虑,通过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水平,降低基础设施投入成本,从而整合充裕的资金来提高扶贫产业开发的整体水平和效果的开发扶贫模式,并确定大安乡作为全市“整乡推进”开发扶贫示范区。这就是环江“整乡推进”精准扶贫。两个典型的精准扶贫模式使环江成为广西开创精准扶贫实践的典型代表之一。

  “异地安置”精准扶贫解决了大石山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环江异地安置精准扶贫分为三个阶段,即探索阶段(1988年9月-1991年)、试点阶段(1992年-1995年)、大规模实施阶段(1996年至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环江逐步成为广西异地安置工作大县。截至2015年底,环江安置县内外移民已达17700户82643人,分布在8个乡镇的50个行政村,共有322个居民点。

  “整乡推进”精准扶贫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美好新生活。大安乡“整乡推进”精准扶贫的做法是以一个乡为单元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发动群众,将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异地安置等统筹整体推进,一举解决全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全市“整乡推进”精准扶贫示范区,市委定的指标是力争2015年实现示范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从2012年4月起,经过多年努力,截至目前,大安乡共实施开发扶贫“整乡推进”示范区建设子项目428个,整合各类资金3.62亿元。全乡产业覆盖贫困户明显加快,新兴支柱产业红心香柚种植1.7万亩,核桃种植1.84万亩,覆盖贫困户2201户,覆盖率达95.3%;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提升,通屯道路水泥硬化152条,覆盖率达98.7%;屯内道路硬化149个屯,覆盖率达96.75%,水、电、排污等方面也有明显提升。示范区建设以来,大安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987元提高到2015年的5500元,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9116人减少到2015年的1503人,减贫速度是历年的5倍。

  环江县精准扶贫的经验和启示

  环江县“异地安置”和“整乡推进”两种精准扶贫模式的实施,都涉及移民搬迁、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产业开发、思想工作、社会管理等问题,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政策保证。“异地安置”和“整乡推进”都涉及移民安置工作。从探索异地安置扶贫以来,环江就制定了资金、土地、开发项目等方面配套政策,如1992年、1994年、1996年分别出台了《马口洞农业综合开发区用地规定》《关于异地安置扶贫开发征用土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确定广东帮扶河池地区异地安置征用土地补偿费标准的通知》等,通过政府行为解决了移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

  2.坚持群众路线,搞好科学规划,做好协调工作。在“整乡推进”示范区建设启动之前,抽调县、乡、村干部深入大安乡7个村(社区)196个自然屯调查摸底,反复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征求部门意愿,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3.着力为迁移群众选准开发项目,奠定发展基础。在“异地安置”扶贫开发过程中,县政府就着力为大石山区贫困户农民选准开发项目。例如平原李果场在移民入场前,就请自治区农业专家经过反复论证比较,选择了市场前景好,技术要求不很高的速生、高产三华李作为主导产业,并指导果场建立承包责任制。在实施“整乡推进”过程中,在壮大桑蚕、甘蔗等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红心香柚、核桃等新兴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4. 抓好各项民生建设,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主要是为移民群众修路、建房、架电、接水,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千方百计解决移民生产发展资金。

  5.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群众自力更生。组织干部对移民群众进行舆论开导、政策诱导、典型引导,增强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信心。

  6.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异地安置场大多实行“场人建场,以场治场”的管理原则。场部配备有正副场长、会计、出纳、农业和水果技术员;建立有党支部,配备有妇女专干、治安管理员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助合作,确保全场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环江“异地安置”和“整乡推进”两种精准扶贫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是坚持创新。环江精准扶贫的成功离不开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精准选择扶贫载体,提高开发扶贫质量,增加精准扶贫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生态效果。

  二是突破重点。环江精准扶贫的成功在于突破重点。实施精准扶贫要围绕党委、政府提出扶贫工作的总要求来突围,来选择发展重点。

  三是讲究方法。精准扶贫方法很重要。要统一规划,锁定目标,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建立机制,以一整套方法推进精准扶贫。

  四是强化落实。要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党政指导、部门帮扶、群众主体,形成各尽其责、齐力作战的工作格局推进落实。

  (作者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